李之源也不指望他懂,拍了拍他的肩膀:“此事关乎宝寺功德流转之大计,非寻常僧众所能决断。还请大师通禀方丈一声,本王有要事相商,关乎宝寺未来百年之‘功德’增长。”
知客僧虽觉莫名,但不敢得罪这位王爷,只得前去通传。
片刻后,李之源被引入方丈静室。大轮寺方丈慈眉善目,白须垂胸,身着大红袈裟,手持念珠,确有得道高僧的气度。
“阿弥陀佛,小王爷驾临,老衲有失远迎。”方丈声音平和,目光温润。
“方丈大师客气了。”李之源笑嘻嘻地行礼,自顾自坐下,“晚辈今日前来,实乃有一桩大‘功德’,欲与宝寺共享。”
“哦?愿闻其详。”方丈不动声色。
李之源便将那套“资金沉淀”、“功德停滞”、“流转生慧”的理论又加工了一番,说得更加玄乎,最后图穷匕见:“因此,晚辈斗胆建议,宝寺可将部分暂无用处的香火功德金,存入本王名下的‘风行天下钱庄’。”
方丈捻动佛珠的手指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存入钱庄?小王爷是说,将香火钱拿出去放贷生息?”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佛寺存钱生息古已有之,但如此直白地找上门来推销,还是头一遭。
“非也非也!”李之源立刻摇头,表情严肃,“大师此言差矣!非是放贷生息,而是‘功德流转,利济众生’!大师请想,陛下欲修缮御花园,为天下百姓祈福,为皇家积攒功德,此乃莫大善举,然国库……嗯,略有不便。若宝寺此时将功德金投入此等盛世,岂非是无上功德?风行钱庄则作为中转,确保每一分功德金皆用于善举,绝无挪作他用之虞!”
他顿了顿,观察着方丈的神色,继续加码:“而且,功德岂能白转?天地自有循环之理。待御花园修缮完毕,陛下龙颜大悦,天下称颂,宝寺之功德必将随之水涨船高,获佛祖更大庇佑。届时,钱庄不仅将宝寺之本金如数奉还,更会额外奉上一笔‘功德金’,以感念宝寺在此善举中之无量贡献!此乃三赢之局:陛下得园,百姓得福,宝寺得利……哦不,是得更大功德!”
方丈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小王爷巧舌如簧。然,香火钱乃十方信众所捐,专款专用,用于供奉佛祖、修缮庙宇、供养僧众、赈济灾民,岂可轻易挪作他用?再者,王爷所言‘功德金’,几何?”
李之源伸出三根手指,笑容灿烂:“年三成!无论宝寺投入多少本金,每年风行钱庄都返还三成作为‘功德金’!”
饶是方丈修行深厚,也被这高额的比例惊得眼皮跳了一下。他沉吟道:“三成……未免过高。风险几何?若修缮工程有何差池,或钱庄……”
“风险?”李之源哈哈一笑,拍着胸脯,“大师多虑了!本王亲自督办,能有什么差池?就算有,本王的王府、产业都摆在那儿,还能跑了不成?这可是稳赚不赔……稳积功德的大好机会!大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方丈缓缓摇头,语气坚定:“小王爷美意,老衲心领。然此事关乎重大,非老衲一人可决,需与寺内众首座商议。且香火钱动用,需万分谨慎。恕老衲难以从命。”
第一次拜访,无功而返。
下山路上,程度嘀咕:“这老和尚,真不好忽悠。”
秦玉龙摇着扇子:“方丈是精明人,空口白牙,难以取信。三成利太高,反而让他觉得不踏实,像骗局。”
李之源却不气馁,嘿嘿一笑:“精明的和尚才好,说明他懂钱!不怕他精明,就怕他真是一心向佛毫不动心。下次,带点真家伙给他看看。”
……
三日后,李之源再次拜访大轮寺。这次,他带上了秦玉龙和她的算盘,以及一份精心准备的“计划书”。
再次见到方丈,李之源不再空谈概念,直接让秦玉龙上场。
秦玉龙执弟子礼,然后展开一份绢帛,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满了数字和条款。她声音清晰,条理分明:“方丈大师,此为‘功德金倍增计划’细目。晚辈为您演算一番。”
她拨动算盘,噼啪作响:“假设宝寺投入十万金为本金,年功德金三成,即三万金。若将此三万金功德金继续存入,则第二年本金变为十三万金,功德金则为三万九千金。第三年本金为十六万九千金,功德金为五万零七百金……如此循环,功德轮转,利滚利,十年之后,您当初投入的十万金,将变成……”
算珠飞快跳动,最终定格在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上。
秦玉龙微微一笑,吐出数字:“连本带利,可达一百三十万金有余。且此过程,无需宝寺再投入一分一毫,只需静待功德滋生即可。此乃家祖从古算经中推演出的‘复利’之法,亦称‘跬步千里术’。”
她将那份写满数字的绢帛恭敬地递给方丈。
方丈接过绢帛,看着上面那一个个不断翻倍膨胀的数字,尤其是最后那个一百三十万金的数字,饶是他禅心坚定,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几分,捻动佛珠的速度明显加快。一百三十万金!那能重塑多少金身?印制多少经卷?救济多少百姓?大轮寺的规模或许能再扩一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