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风向悄然转变,从最初的宗教神迹,逐渐转向了发财致富的现实话题。
翌日,更加蹊跷的事情发生了。
京城几家大商铺突然推出一种开光财神像,商家信誓旦旦地宣称,这些财神像昨夜放置在金光寺附近,了佛光祥瑞,请回家中必定招财进宝。
更有几个幸运儿跳出来作证,说自己请了财神像后,果然生意兴隆,甚至有人声称买彩票中了大奖。
程度画的财神像憨态可掬,手上捧着的不是传统的金元宝,而是一个微缩版的、放着红光的舍利,巧妙地将两种意象结合在一起。
价格自然不菲,但抢购者络绎不绝。
金光寺的僧侣们坐不住了。这都什么跟什么?佛祖显灵怎么就成了财神降世?佛门清净地怎么就跟铜臭扯上了关系?
老方丈气得吹胡子瞪眼,命人在寺门外贴出告示,严正声明:舍利放光乃是佛法显圣,与世俗财运无关,告诫信众勿信谣传,勿被奸商蒙骗。
然而这一辟谣,反而捅了马蜂窝。
秦玉龙安排的人立即在人群中带节奏: 大师何必否认?佛祖慈悲,赐福众生致富,岂不是大功德?就是!莫非寺里是想独吞佛祖赐下的财路?我看他们是眼红人家卖财神像赚钱了!
香客们大多抱着求财的目的而来,自然更愿意相信能带来的说法,对僧侣的辟谣十分不满。一时间,金光寺门外议论纷纷,秩序大乱。
就在这混乱时刻,一辆豪华马车停在寺门前,李之源慢悠悠地走下车来。
哎呀呀,这是怎么了?佛门清净地,怎么吵吵嚷嚷的?他故作惊讶地问。
立即有香客上前,七嘴八舌地说明情况。
李之源听罢,摇头叹息:这就是大师们的不对了。佛祖慈悲为怀,既然降下祥瑞指引众生求财之路,你们何必阻拦呢?他转向众人,提高声音:诸位放心,本王这就请一尊财神像回府,若真灵验,定当禀明圣上,为金光寺请功!
这话看似帮寺庙说话,实则坐实了佛光招财的说法。民众欢呼雀跃,僧侣们面面相觑,有苦难言。
老方丈闻讯赶来,见到李之源,脸色铁青,却又不敢发作,只得强颜欢笑:王爷驾临,有失远迎...
李之源摆摆手,打断他的话:方丈不必多礼。本王今日来,一是沾沾佛光祥瑞,二嘛...他故意压低声音,却让周围人都能听见:是想捐个香火钱,求佛祖保佑本王生意兴隆。
说着,来福抬上一个沉甸甸的木箱,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眼花。
这里是五千两白银,聊表心意。李之源笑道,若是真灵验,后面还有重谢!
人群中发出惊叹声。老方丈看着银子,又看看周围虎视眈眈的香客,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收下这笔香火钱。
这一收,可就彻底说不清了。
次日,《京城趣闻录》头版标题格外醒目:富昌王重金捐佛寺,印证佛光招财灵验!,文章详细描述了李之源捐银求财的经过,还配了幅夸张的插图:李之源笑呵呵地指着放光的舍利,身后是满箱的白银。
这下京城彻底沸腾了。连王爷都信了,这还能有假?
金光寺的香火达到了空前鼎盛,然而寺中僧侣却愁眉苦脸。来的香客十有八九是来求财的,捐的香火钱倒是多了,可佛门清净地整日里铜臭熏天,成何体统?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那些开光财神像的销量与日俱增,虽然寺中并未从中获利,但在外人看来,这分明就是寺庙与商家的合作。
老方丈几次想要严正声明,都被李之源的人搅局。要么是有香客获得横财,跑来寺中还愿;要么是有商人财神像灵验,送来牌匾。
金光寺就这样被架在火上烤,进退两难。
这日午后,李之源正在府中听曲儿,秦玉龙快步走来,递上一份名单。
王爷,查清楚了。这些是近年来向金光寺捐赠大量田产铺面的富商名单,其中这几个,他指着几个名字,最近生意不顺,正缺周转资金。
李之源扫了一眼名单,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是时候请他们过府一叙了。
当日晚间,富昌王府灯火通明,一场名为品鉴会的宴席正在举行。受邀前来的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富商,其中大多曾向金光寺捐赠过财产。
酒过三巡,李之源看似无意地提起:诸位可听说近日金光寺佛光招财之事?
商人们纷纷点头,表情各异。
李之源叹道:说来可笑,本王捐了五千两银子,原想求个财运,谁知这几日连续赔了几笔生意,看来这佛光招财,也不怎么灵验嘛。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共鸣。一个姓张的丝绸商忍不住抱怨:何止是不灵验!我上月才捐给寺里两个铺面,求保佑生意兴隆,结果这个月就亏了大本!
我也是!捐了五十亩良田,结果铺子就走了水!我更惨,捐了三千两现银,儿子科考还是落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