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佛门求丹典秘籍
长安城的盛夏,蝉鸣聒噪,热浪灼人。然而比起天气更让佛门一众高僧心焦如焚的,是那无处不在、却又求之不得的“寒玉丹”。
自李之源以雷霆手段连消带打,佛门势力一落千丈。朝廷顺势颁布“限佛令”:严格度牒发放,每年允许剃度出家者寥寥无几;对现有僧众进行“佛法修为”与“品德操守”考核,不合格者强制还俗;寺产限田百亩,严禁从事放贷、典当、经营赌场青楼等“非清净”产业。昔日香火鼎盛、田产无数、富可敌国的大寺,如今大多门庭冷落,僧众散去大半,只剩下些真正潜心修佛或无处可去的老弱病残,守着有限田产,过着清苦日子,影响力早已不复当年。
大轮寺作为昔日佛门领袖,更是首当其冲。寺产被抄没大半,名下田庄、店铺尽数充公,只留下寺周百亩薄田。大批僧侣或因考核不过,或因寺中供养不起,纷纷离去。如今寺中只剩下不到两百僧人,其中大半还是年迈或体弱者,昔日数千僧众的盛况早已如梦似幻。
更让现任方丈玄苦大师忧心的是,寺中几位修为最高的师叔祖,因修炼《大日如来真经》等至阳功法,体内积郁深厚火毒,以往或靠自身佛法压制,或靠寺中秘制“琉璃净火丹”缓解。如今寺中财力凋敝,许多珍贵药材无力购买,琉璃净火丹炼制愈发困难,药效也大不如前。而风行商行推出的“寒玉丹”,其克制火毒的奇效早已传遍天下,却偏偏对佛门实施了禁售!
戒律院首座玄悲大师脾气最为火爆,此刻在方丈禅室内急得团团转:“方丈师兄!不能再等了!玄难师叔昨日又险些功行岔气,若非我等及时以真气护住心脉,恐怕已然圆寂!如今只有那寒玉丹能救诸位师叔祖了!”
玄苦方丈面如枯槁,捻着佛珠,叹息道:“阿弥陀佛。那寒玉丹乃唐王府秘制,风行商行明令禁止售予我佛门弟子。我等又能如何?莫非要去求那李之源?”
“求他又如何?”玄悲大师瞪眼道,“难道眼睁睁看着师叔祖们煎熬而死?我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些许面皮,比起师叔祖们的性命,算得了什么!”
一旁的钱粮院首座玄忧大师(原监寺,寺产被限后改称此名)愁眉苦脸地插话:“玄悲师兄,非是面皮问题。即便我等舍下面皮去求,那富昌王与我佛门积怨甚深,岂会轻易答应?即便答应,我寺如今…如今哪里还买得起那上品寒玉丹?听闻黑市上一颗已被炒到数百金,且有价无市。”
此言一出,禅室内一片死寂。是啊,没钱了。大轮寺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穷。百亩薄田的产出,仅够维持剩余僧众最基本的吃穿用度,连修缮庙宇都捉襟见肘,哪来的余钱购买天价丹药?
玄悲大师喘着粗气,忽然道:“我寺虽无钱银,但…但尚有传承!”
玄苦和玄忧同时看向他:“师兄何意?”
“藏经阁中,除佛经典籍外,还收有诸多武学秘籍。”玄悲咬牙道,“其中一些,乃世间绝学。比如…《金刚不坏体神功》!”
玄忧大师倒吸一口凉气:“《金刚不坏体》?那可是达摩祖师亲传的护法神功!乃我寺镇寺之宝之一!岂可外传?!”
“是典当!不是外传!”玄悲大师强调道,“我等以秘籍为抵押,向那李之源典当一批寒玉丹。待日后寺中宽裕,再赎回来便是!此举既全了面子,又能救师叔祖性命,两全其美!”
玄苦方丈闭目沉思良久,手中佛珠捻得飞快。最终,他长叹一声:“唉…也只能如此了。但愿佛祖恕罪。玄忧师弟,你精于算计,便由你带上《金刚不坏体神功》秘籍副本,前往唐王府…典当吧。尽量多换些丹药回来。”
玄忧大师脸色发苦,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但方丈法旨已下,只得硬着头皮应道:“谨遵方丈法旨。”
……
唐王府,水榭凉亭。
李之源正悠闲地斜倚在铺着玉席的凉榻上,享受着明珠剥好的冰镇葡萄,旁边明月轻摇羽扇,带来习习凉风。程度在一旁口沫横飞地汇报着寒玉丹的销售盛况和各地仿冒者的惨淡下场。
“…哈哈,源哥儿你是没看见,刑部那几个大佬收了咱们的极品寒玉丹,查抄假药作坊那叫一个卖力!现在市面上干净多了!”程度得意洋洋。
秦玉龙则沉稳地补充道:“王爷,江南、岭南等地反馈极佳,尤其是军中,暑热引发的病患大幅减少。冯节度使那边也安分,每月按时派人来取‘特供药’,对商队过往再无刁难。只是…朝廷采购量越来越大,户部那边又开始哭穷,想压价。”
李之源漫不经心道:“压价?告诉他们,成本摆在那里,爱要不要。不要有的是人抢着要。对了,西域那边有消息吗?”
秦玉龙神色微凝:“孙乾来信,说按您的指示,加强了戒备,暂无异常。只是那两位炼丹师的死因…依旧查不出头绪。王先生他们日夜研究那波动记录,进展缓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