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上):锦瑟院喜脉惊内外,唐王府盛礼动乾坤
引子:
熔火界移民之事余波未平,朝野上下尚在消化那场“阳谋”带来的震慑,长安城的注意力,却被另一桩突如其来、却又在许多人意料之中的大喜事,彻底吸引了过去。这股喜悦的洪流,其源头,并非来自庄严肃穆的朝堂,而是那座如今已隐隐成为帝国另一权力与财富中心的——唐王府。
---
一、 静水微澜,喜脉初现
时值初夏,晨光熹微,透过唐王府“锦瑟院”精致的雕花木窗,洒下斑驳的光影。院内草木葱茏,气息安宁,与府外乃至整个长安因万界开拓而带来的喧嚣躁动,仿佛是两个世界。
繁花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神情一如既往的温婉宁静,只是眉宇间比往日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慵懒与倦意。她自幼便被选入王府,陪伴在李之源身边,从懵懂婢女到通房丫头,再到被他力排众议、明媒正擢的侧妃,一路走来,早已将一颗心系于一人之身。她深知自家王爷志向高远,心系万界,能得他如此相待,已感天恩,心中虽一直期盼能为王爷开枝散叶,却也从不敢过分奢求。
近日来,她总觉身子有些异样,嗜睡、食欲不振,月事也迟了许久。贴身侍奉的嬷嬷是府中老人,经验丰富,见状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却不敢声张,只悄悄禀告了唐王妃。
这一日,王妃亲自带着一位须发皆白、在长安妇科极负盛名的老太医,来到了锦瑟院。老太医屏息凝神,三指搭在繁花覆着薄纱的皓腕上,细细品察脉象。屋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唐王妃紧握着手中的丝帕,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太医的表情。
良久,老太医收回手,布满皱纹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由衷的笑容,他站起身,对着唐王妃和繁花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后的微颤:“恭喜王妃!贺喜侧妃娘娘!此乃滑脉,如盘走珠,流畅有力,是喜脉无疑!且依脉象看,已足两月,胎气稳固,乃是上上大吉之兆!”
“当真?!”唐王妃猛地站起身,声音因激动而拔高,眼中瞬间涌上泪光,她几步上前握住繁花的手,连声音都在发抖,“好孩子!好孩子!盼了这么多年,可算是……可算是盼到了!” 她看着繁花依旧有些茫然又带着羞怯与惊喜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她这个儿子,自天地异变后,便如潜龙出渊,一飞冲天,权势、力量、财富皆已达常人难以想象之境,唯独这子嗣一事,迟迟未有动静,早已成了她心头最大的一块心病。如今,这块心病,终于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彻底击碎!
繁花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下意识地用手轻抚依旧平坦的小腹,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巨大喜悦、些许惶恐与无比满足的情绪涌上心头,眼圈瞬间红了,低低唤了一声:“娘娘……” 便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快!快派人去通知王爷!不……等等!”唐王妃迅速冷静下来,展现出王府主母的决断,“先封锁消息,仅限于锦瑟院内外!立刻着内府总管,按最高规格准备侧妃孕期一切用度!所有饮食、衣物、器皿,皆需经过严格查验!调派双倍可靠人手护卫锦瑟院,没有我的手谕,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惊扰!”
一道道命令被迅速而隐秘地执行下去。唐王府这台庞大的机器,为了守护这珍贵的血脉,开始以最高效率悄然运转起来。
二、 波澜乍起,王府鼎沸
然而,如此大喜之事,又如何能真正封锁得住?尤其是当李之源本人得到消息后。
他当时正在小壶天内,观摩那新生的“黄巾力士”勤恳地打理着药圃。心神微动间,感知到母亲通过特定符印传来的、带着难以抑制喜悦的讯息。下一刻,他的身影已出现在锦瑟院内。
没有过多的言语,李之源走到繁花榻前,目光落在她依旧平坦的小腹上,那双平日里或惫懒、或深邃、或睥睨的眸子里,此刻只剩下一种近乎纯粹的温和与专注。他伸出手,并未触碰,而是悬于其上,一缕精纯至极、蕴含生机的神念如同最轻柔的春风,缓缓探入。
在他的感知中,那小小的生命胚胎,虽尚未成形,却已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其血脉深处,更隐隐流动着一丝与他同源、却又独具特质的灵韵,仿佛一颗蒙尘的宝珠,初绽光华。更令他微微动容的是,因其自身境界高绝,生命层次跃迁,这子嗣的根基,远胜寻常胎儿,竟在无形中自行吸纳着周围微薄的天地灵气。
“很好。”李之源收回神念,脸上露出一抹真切的笑容,他轻轻握住繁花的手,声音是罕见的柔和,“辛苦你了,繁花。好生将养,一切有我。”
他只说了这么一句,便转身对母亲道:“娘,府内一应事务,您多费心。外界若有探问,不必刻意隐瞒,但也无需主动宣扬。我自有安排。”
尽管李之源要求低调,但“富昌王侧妃有孕”这个消息本身,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足以在瞬间席卷整个长安权力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