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丹承古道延甲子,孝暖深宫映天伦(上)
这一日,春光明媚,暖风熏人。李之源并未如往常般于静室打坐,或是处理公务,而是难得悠闲地斜倚在王府后花园的暖亭里,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如玉、内蕴丝丝缕缕混沌气流的玉佩——此乃他近日以自身道元混合小壶天玄黄之气随手炼制的小玩意儿,有宁心静气、温养肉身之效。
亭外,繁花侧妃在小腹已明显隆起,在侍女的搀扶下于园中缓步,享受着暖阳,脸上洋溢着将为人母的柔和光辉。苏云与柳萱儿则在不远处的水榭边,一个抚琴,琴音清越,隐隐与园中灵气相合;一个则对着一池碧水,演练着简化版的“坤剑”守势,剑招虽缓,却已初具沉凝之意。明珠则不知从哪里掏出一包新得的灵果脯,一边啃着,一边叽叽喳喳地跟抱着剑靠在廊柱下的明月说着什么,后者虽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模样,眼神却比往日柔和许多。
李之源目光扫过园中诸女,最终落在繁花隆起的腹部,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与期待。然而,这温情之下,亦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悄然浮现。
人力有时而穷,道途却漫漫无涯。他如今虽已打破天地枷锁,寿元大增,然生老病死,仍是凡俗生灵难以逾越的关隘。他想到了宫中年事已高的太后祖母,想到了虽修为浅薄却一直默默支持他的母亲唐王妃,甚至想到了那位虽心思深沉、但对自己也算多有回护的皇帝伯父李琰。修行之路越走越远,与这些血脉亲缘的凡人交集,恐怕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愈发稀少。
“若能延其寿算,多享些天伦之乐,亦是美事。”此念一生,便如种子落地,迅速生根发芽。
他并非不通丹道。相反,得益于上古炼气士的完整传承,其识海之中那由无数符文链构成的浩瀚星海内,关于丹道药理的典籍堪称汗牛充栋。只是他以往重心多在提升自身修为、经营势力、应对外敌,加之自身寿元悠长,对延寿丹药并无迫切需求,故而少有亲手炼制。
此刻心念触动,他神识便沉入那如同宇宙星璇般缓缓旋转的传承符文星海之中。无数光点明灭,代表着不同的知识领域。他心念专注于“丹道”区域,刹那间,《周天星辰炼气法》旁支中记载的《百草星辉篇》、《万象炼天术》中蕴含的“万物化生,药性提纯”理念、《玄玑造化录》内涉及的“精气神与天地共鸣延寿”之法,乃至《神机百炼谱》里一些另辟蹊径的、以金石之力固本培元的思路……纷纷涌现。
最终,他的神识锁定了一部名为《青华录》的丹道典籍虚影。此典并非炼气士核心传承,更像是某位前辈游历诸界时,收集、整理、推演各方延寿法门而成,包罗甚广,且尤其注重因地制宜,以本土易得之物替代稀世奇珍的思路,正合李之源眼下之需。
《青华录》中记载了数种延寿灵丹,其中最高深者,甚至能延寿万载,几近逆天改命,但所需主药无不是需要特定高等世界法则滋养、动辄万年以上的神药仙草,在此界根本无从寻觅。李之源略过这些,将注意力放在了一种名为“甲子丹”的丹药上。
据《青华录》所述,此丹成丹后,色呈琥珀,隐现六道丹纹,象征一甲子轮回。服之可固本培元,滋养肉身与神魂,延寿六十载。最重要的是,其所需药材虽也珍贵,但并非那种绝无仅有的天材地宝,在此方世界及已掌控的小千界中,或有希望凑齐。
“甲子丹……一甲子寿元,对于凡人而言,已是天大的造化。足够祖母、母亲安稳享乐,也足以让伯父有更多时间布局未来,应对变局。”李之源心中定计。
他并未立刻下令搜集药材,而是先以神识仔细研读《青华录》中关于“甲子丹”的丹方、炼制手法、火候掌控以及药性君臣佐使的论述。这丹方原本需要几种特定的、蕴含纯净生命源力的灵植作为主药,但此界难寻。
“天衍术,推演替代之法!”
心念一动,识海中那代表《天衍术》的符文区域骤然亮起,无数细小的推演符文如同受到无形之力牵引,开始围绕着“甲子丹”的丹方核心原理以及李之源所知的、玄唐世界及周边小千界(尤其是育灵界)现有的、药性相近的药材信息,疯狂计算、模拟、推演。
刹那间,亿万种可能性在神识中生灭。不同的药材组合,药性冲突与融合,炼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化……皆在天衍术的推演下一一呈现。李之源的神识如同最高明的丹道宗师,在这片由数据构成的海洋中寻幽探秘,去芜存菁。
约莫一炷香后,推演渐渐平息。一个经过优化、适配当前世界药材资源的“改良版甲子丹”丹方,清晰地呈现在李之源心中。
主药方面,以育灵界特产、三百年份的“玉髓灵芝”替代原方中的“万年青空木心”,以其精纯的木属生命精华固本;以熔火界边缘采集、五百年份的“地火血莲”替代“九阳赤焰果”,取其温和而持久的阳和之力培元;再辅以冰川界三百年“雪玉参”调和阴阳,并以主世界罕见但并非绝迹的“紫纹何首乌”、“千年黄精”等作为臣药,增强药力,平衡属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