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骄兵突入踩铁板,青金力士显神威
玄唐北疆,定边城。
此城非比寻常。它并非古已有之的边陲军镇,而是近十年来,由富昌王李之源亲自规划、投入海量资源,在原本荒凉的草原与东北扶余旧地交界处,硬生生拔地而起的一座雄城。
城墙高逾十五丈,通体以黑曜石混合玄铁浇筑,铭刻着繁复的防御符文,在极北的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城内街道宽阔,布局规整,商铺林立,来自草原的皮毛、扶余旧地的山珍、乃至通过三百里外那座稳定空间通道从“熔火界”运来的地火炎晶与各色稀有矿产,在此汇聚、交易,使得这座新城充满了活力与财富的气息。
定边城,不仅是玄唐深入北部疆域的战略支点,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更是守护“熔火界”入口的重要门户。因此,李之源对此地的经营不遗余力。驻守于此的三万边军,是北疆乃至整个玄唐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之一。除了制式的附魔刀剑、强弓硬弩、符文甲胄外,城墙上每隔五十步便设有一座碉堡,内部架设着最新式的“轰雷III型”机关炮,黑洞洞的炮口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更有十尊高达三丈、通体由异种金属“青金”铸造、核心以道兵术驱动的“青金力士”,如同沉默的金属雕像,分别矗立在四面城墙的关键节点,它们是这座城池最强大的近战守护力量。
守将张贲,年约四旬,面容粗犷,一道刀疤从左眉骨斜划至下颌,更添几分悍勇。他并非李之源的嫡系,而是朝廷选派、久经沙场的宿将,因能力出众、忠诚可靠,被委以重任镇守此咽喉要地。此刻,他正按惯例在城墙上巡视,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城外一望无际的、已被薄雪覆盖的草原。
突然,怀中一枚温热的玉符发出急促的震动和微光。
张贲脸色一变,立刻取出玉符。这是风行体系配发给边疆重地将领的“紧急符阵通讯器”,非重大军情不会启用。他将神识沉入玉符,一条简短却石破天惊的信息涌入脑海:
“北疆冰原禁区,监测到大规模异常空间扰动,疑似不稳定通道开启。有不明数量、不明种族的单位已降临,正向南移动。威胁等级:暂定‘高危’。——风行北疆观测司,甲字七号站。”
“大规模?不明种族?向南?”张贲的心猛地一沉。向南,正是定边城的方向!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能引发风行体系“高危”预警的,绝非凡俗!
“击鼓!升帐!全军一级战备!”张贲没有丝毫犹豫,声如炸雷,响彻城墙。同时,他毫不犹豫地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通讯符阵,将这条预警信息,连同自己的判断,分别发往了长安朝廷以及……唐王府。
---
长安,皇宫,养心殿。
皇帝李琰正在批阅奏章,如今四海升平,万邦来朝,奏章多是些祥瑞吉兆或是地方政务,让他心情颇为舒畅。然而,一份来自兵部加急转呈、标注着“定边城军情急报”的玉简,打破了他的好心情。
“北疆冰原现不明通道?有异族南下?”李琰眉头紧锁,放下玉简,看向侍立一旁的兵部尚书,“此事,之源可知晓?”
兵部尚书躬身道:“回陛下,张贲将军同时将消息传给了朝廷和富昌王府。按规制,北疆军务,尤其是涉及异动,当由朝廷统筹。”
李琰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定边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绝不容有失。而且涉及“不明通道”和“异族”,恐怕非寻常边患。
“传朕旨意!”李琰肃然道,“命武安侯、镇北关大都护王强,即刻率其麾下‘镇北铁骑’及能动用的所有机动兵力,火速驰援定边城!沿途各州府,全力配合,不得有误!告诉他,定边城,不容有失!”
“遵旨!”
---
唐王府,书房。
李之源几乎在张贲发出讯息的同一时间,便通过更为高效的私人通讯网络得知了消息。他面前悬浮着一面水镜,镜中正是北疆冰原的模糊景象,以及那正在雪原上缓慢移动的、如同黑色蚁群般的苍梧界联军。
“苍梧界?”李之源微微挑眉,神识中迅速调阅着风行体系记录的诸界信息,并无此界记载,显然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新邻居”。他观察着那支军队的构成和行进方式,嘴角泛起一丝冷意,“武道文明?看这气势,来者不善啊。迷惘境三个……半步道境一个?倒是好大的手笔。”
他并未立刻动身。一来,他相信张贲和王强的能力,以及定边城的防御力量;二来,他若事事亲力亲为,如何磨练麾下?如何让朝廷和军队树立起应对此类事件的信心?
“玉龙。”他淡淡开口。
“王爷。”秦玉龙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书房角落。
“通知北疆观测司,密切关注这支军队动向,随时汇报。将分析结果同步给张贲和王强。”李之源吩咐道,“另外,启动定边城及周边三座卫城的‘地脉共鸣’防御阵基,未雨绸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