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回到大营时,远远就见中军大帐亮堂堂的,近前百步,丝竹声入耳,几道曼妙的身姿倒映在帐幕上。
他掀开帐门,喝退舞女,见贾泽抱着酒坛,酩酊大醉。
“主公,主公!”
“呃…原来是妙才回来了。”
“你见到顾司主本人了?”贾泽勉强爬起来。
孙秀点点头,压抑这心中的失望,道:“顾司主愿设宴于滹沱河南岸,邀大王、河间王与四藩王之子和谈。司主许诺,事成之后,五国仍是五国,大王依旧为邺城之主。”
贾泽面色阴晴不定,他在犹豫,这犹豫不是怀疑,而是恐惧。
孙秀察言观色,适时补充:“此次宴席,双方皆可带兵马护卫。并且顾司主不会亲至,仅由其弟子崔玉代为主持。若有异变,以大王修为,谁能拦阻?”
贾泽神色稍缓,叹道:“那也只好如此了。”
孙秀上前一步,恳切道:“大王,属下请调七万精兵,半数钱粮,速援邺城!”
贾泽神色恍惚,拉住他的手:“妙才,这时孤可离不了你呀!”
孙秀挣开他的手,悲声道:“主公糊涂啊!如今派往邺城的援军音讯全无!若邺城真有闪失,大王根基尽失,到时就如水上浮萍,无处可倚,该何去何从啊?”
贾泽闻言,如遭雷击:“那就依你之言。”
孙秀拿出早已写好的调兵文书,贾泽签下字后,他立刻出营领取虎符后,调拨钱粮。
----------------------------------
崔玉一接到贾泽同意赴宴的消息,派出密探联络河间王司马晟。
王猛问:“要不要将计划告诉司马晟。”
李逋摇头:“不可,知道的人越多,泄露的可能性越大。”
王猛有些担忧:“若司马晟不肯赴宴怎么办?”
崔玉略作沉吟,道:“司马晟虽年近六旬,却是河北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宗室中威望极高。这位老王爷年轻时曾北疆征战。师尊用八个字评价他:胆大如斗,心细如发。我想,以他的见识,不必明说也能领会我们的用意。”
果然,当杜长缨作为使者来到河间王城后,说明来意。
四藩王世子震怒,面对杀父仇人贾泽,他们恨不得生食其肉,又怎么会答应和谈?
司马晟则力排众议,对杜长缨道:“回去告诉顾司主,小王三日后,定去赴滹沱河宴。”
杜长缨走后,四王子叫嚣道:“老叔糊涂!贾泽狗贼连破我四国王城,父王尸骨未寒,此仇不共戴天!安能议和!”
“我渤海将士的血,岂是一场酒宴能洗清的!”
“说得对,跟他拼了!”
司马晟缓缓起身,对手下吩咐几句。大约半个时辰后,卫兵押上来四个人。四位王子一看,竟是自己藏在府内的替身。
“大王这是何意?”
司马晟没有回答,只是轻叩刀鞘,亲随当即上前将替身人头斩下。四位王子大惊,霎时安静下来,只觉腿脚颤栗,以为河间王在杀鸡儆猴。
司马晟道:“把这四颗人头给贾泽送去,就说以后老朽还要多多依仗邺城王。”
他转头看向四王子:“将这几个不成器的东西都给我关起来!”
“饶命!”
“大王,我们再也不敢了!”
司马晟摆摆手,亲卫将四位王子拖下去,他摇头叹息:“真他娘的黄鼠狼下豆雏子,一窝不如一窝。”
当清河王使者将那四颗血淋淋的人头送到贾泽大帐时。
贾泽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好!好一个司马晟!”
他拎起一颗人头,端详片刻,狞笑道:“连自家子侄都舍得杀,这老狐狸终究是怕了!”
正得意间,帐外又有快马来报:“主公!孙参军捷报!”
贾泽一把夺过信笺,醉眼扫过,喜上眉梢。
信中写道:禀报主公,我军于邺城北苍鹰峡斩敌六千,贾思范胆怯闭寨,已有退兵之意。邺城之危,不日可解!
看到这,贾泽连日来紧绷的那根弦突然松了,将信笺传阅诸将。
他仰头灌下一口烈酒:“哈哈哈!天不弃我!天不弃我!”
一旁幕僚却皱眉上前:“主公,是否派人去苍鹰峡核实战果?毕竟六千人可不是小数目。”
话未说完,贾泽醉眼陡然一寒。
他阴森森地笑道:“我知汝与妙才素有嫌隙,此时扰乱军心,该当何罪?”
幕僚大惊,慌忙跪地:“主公明鉴!属下绝无——”
贾泽暴喝:“把这厮拉下去,取他的心肝,给本帅下酒!”
帐外甲士一拥而上,不顾幕僚凄厉求饶,熟练的拖到后厨宰杀。众将噤若寒蝉,再无一人敢进谏。
贾泽满意地环视众人,拎起酒坛:“滹沱河宴后,尔等随本王回邺城韬光养晦,来日再图大计。”
三日后,恰是白露时节,滹沱河畔的芦苇已泛起枯黄,白雾弥漫在水泽之间,透着一丝肃杀的寒意。在南岸的一座大丘之上,帷帐围出一方平坦的宴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