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格言联璧》
三角空间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墨痕那断断续续、夹杂着刺耳干扰的警告,如同冰水泼在刚刚因成功获取碎片而略微升腾的、微弱的兴奋之火上。
“‘督查组’……监控……”沈啸天低声重复着这个词,握着武器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之前只是猜测,如今被协作网络的核心成员直接证实,那份无形的压力瞬间变得具体而沉重。这不再是潜在的威胁,而是悬于头顶、已然睁开的眼睛。
李婉晴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高效。她那双向来古井无波的眼中,锐利的光芒一闪而逝,双手已然在数据分析仪的虚拟键盘上化作两道残影。
“‘镜花水月’协议已全面激活,覆盖我们所有活跃的数据端口及刚获取的碎片信息流。”她的声音冰冷而迅捷,如同在发布作战指令,“协议将在我们的信息外层生成持续变动的虚假数据包,模拟常规探索行为与低价值信息交互,尝试误导监控者的分析。但此协议无法应对近距离主动扫描或权限极高的直接探查。”
她一边说,一边快速调出之前规划的路线图,手指在上面快速划过,否决了几个原本可能最优、但也更可能被预判的路径。“原定前往‘昆仑胎’能量反应区的路线废弃。风险过高,易被设伏。”
沈啸天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督查组的介入,意味着他们不仅要面对副本本身的凶险,还要提防来自“自己人”的暗箭。学园的规则冰冷而残酷,督查组的存在,本身就是这种规则的体现——清除不稳定因素,确保“实验”按预定轨道进行。
“墨痕提到的‘人形共生’……你怎么看?”沈啸天将注意力拉回到更直接的威胁上,“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仪式画面……”
“指向性明确。”李婉晴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但语速平稳,显示出她同时在处理多项信息,“东夏的‘轮回’理念,在此地体现为一种基于实体改造的意识或记忆转移技术。‘人形共生’可能是其高阶形态,即将不同的意识体或生物单元强制融合于一个载体,以期突破个体极限或实现某种形式的‘永生’。”
她调出之前封存的几段仪式数据,将其中的几个符号放大:“这些符号与学园部分基础生命维持系统的控制符文存在17%的相似度。推测学园并非简单利用此地,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更‘高效’的研究。我们遇到的变异生物,可能只是失败的副产品。”
失败的副产品……沈啸天想起那些狰狞的蚰蜒和沉默的青铜守卫。如果这只是副产品,那真正成功的“共生体”,会是什么模样?他不敢细想。
“当务之急,是找到新的方向,既要避开督查组的视线,又要能获取足够破解‘轮回之秘’的核心信息。”沈啸天沉声道,目光扫过幽暗的甬道,“墨痕冒着风险传来警告,说明情况紧迫。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李婉晴点了点头,手指在路线图的边缘区域一点:“根据之前的声波探测和环境结构分析,这片区域存在大量未标记的狭窄通道和天然岩缝,能量反应微弱,不适合设置大型机关或节点,因此被主要探索路线忽略。从此处迂回,虽然路程增加,但隐蔽性更高。我们可以尝试向这个方向推进,同时寻找机会获取更多碎片,验证关于‘共生体’的猜测。”
这是一个保守但稳妥的方案,符合当前规避主要风险的需求。
“同意。”沈啸天没有异议。在敌暗我明的情况下,隐匿行踪比激进突进更为重要。
就在两人准备动身离开这个临时据点时,沈啸天的加密通讯频道再次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几乎被环境噪音完全掩盖的波动。并非语音,而是一段预设的、代表“紧急但非即时危险”的特定频率信号。这是他与协作网络中负责外围侦查的“暗影”与“流光”约定的联络方式之一。
信号持续了不到两秒便消失了,没有附带任何位置信息或具体内容。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暗影与流光可能发现了什么,但处于无法详细通讯的状态,或者环境干扰过于强烈。
沈啸天立刻看向李婉晴,低声道:“暗影的信号,紧急,但内容不明。”
李婉晴操作数据分析仪,试图捕捉或解析刚才的信号残留,但只得到一片模糊的杂波。“信号源无法追踪,内容无法破译。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处于极端恶劣的通讯环境;二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被未知手段过滤或扭曲。”
她抬起头,看向沈啸天:“你的判断?”
沈啸天眉头紧锁。暗影与流光能力不俗,他们发出的紧急信号不容忽视。但这信号过于模糊,无法判断是遇到了麻烦,还是发现了重要情报。贸然前去寻找,很可能落入陷阱或偏离既定路线。
“优先级调整。”沈啸天沉吟片刻,做出决定,“按原计划向隐蔽区域移动,保持对加密频道的高度监听。如果暗影他们能再次联系,或者我们发现了与之相关的线索,再决定下一步行动。我们不能被一个不明信号打乱所有节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