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蒙蒙亮,一层薄薄的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夜的寒意。
林枫早已起身,拿着那个洗净的破瓦罐,悄无声息地来到后院那株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
树叶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在微弱的晨光下闪烁着剔透的光泽。这就是《丹皇经》中所提及的“无根晨露”,需在日出之前,露水未受地气沾染时采集。
他动作轻柔而迅捷,小心翼翼地倾斜叶片,让冰凉的露珠一滴、两滴……汇聚流入瓦罐之中。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不能晃动树叶太过,以免尘土混入。
清晨的空气带着沁人心脾的清凉,吸入肺中,仿佛能洗涤一夜的浊气。林枫全心投入,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叶片上滚动的水珠和瓦罐中渐渐增多的晶莹液体。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即将刺破云层时,他才停下手。瓦罐底部积累了薄薄一层清澈无比的晨露,约莫有小半碗的量,应该足够使用了。
他满意地返回杂物房,将瓦罐小心放好。
简单的洗漱,吃过昨晚剩下的一个冷肉馍后,他便开始了今天的第一次尝试。
他将挑选好的清心草根茎洗净,用干净的石臼小心捣碎——并非成粉,而是保留一定的纤维质感,按照经文中提示,这样更利于在焙炒时保留那丝“涤垢”药性。
点燃小灶里的枯枝,控制着火焰维持在一种温和的状态(文火)。架上那小铁锅,待锅底微热,便将捣碎的根茎倒入其中。
一股淡淡的、带着微苦味的草木气息随着加热弥漫开来。
林枫手持一根木筷,不停地缓缓翻炒,让所有根茎碎末均匀受热。他的魂力再次高度集中,仔细感知着锅中药性的细微变化。
时间一点点过去,根茎碎末的颜色逐渐由枯黄向深褐色转变,苦味中也渐渐透出一丝奇异的、类似薄荷般的清凉感。
就是现在!
他迅速拿起旁边的瓦罐,用一根干净的羽毛蘸取无根晨露,看准时机,手腕轻抖,三滴清澈冰凉的露水精准地洒入锅中滚烫的根茎碎末上。
“嗤啦——”
一声轻响,白汽蒸腾而起,带着一股愈发明显的清凉香气,瞬间压过了之前的苦味。
林枫翻炒的动作更快,让晨露的水汽与受热的根茎充分接触、融合。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在晨露的激发下,清心草根茎深处那缕微乎其微的“涤垢”药性,正被缓缓激活、释放出来!
片刻之后,他迅速撤火,将锅内微微湿润、颜色深褐、散发着清凉苦香的药材粉末倒入早已准备好的干净叶片上。
成了!
这甚至不能算是药散,只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药材粉末,但其药效,已然不同。
林枫稍稍松了口气,额角又见微汗。这种对时机和火候的精准把控,极其消耗心神。
他没有立刻服用,而是先打坐调息了半个时辰,待魂力和精神恢复些许后,才取来一点粉末,约莫黄豆大小,放入口中,以温水送服。
粉末入口微苦,旋即化作一股清凉的细流滑入腹中。
很快,这股清凉感并未像普通清心草那样直奔心肺,而是如同溪流渗入干涸的土地般,丝丝缕缕地散入他的四肢百骸,尤其是那些郁结严重的经脉附近。
一种奇异的、微弱的“洗涤”感传来。
仿佛有无数细不可查的小刷子,正在极其轻柔地刷洗着经脉内壁附着的淤塞杂质。过程非常缓慢,效果微弱到几乎难以察觉,并且伴随着一种轻微的、酸涩肿胀的不适感。
但林枫却能清晰地感知到,这确实有效!
一些最细微、最末梢的经脉节点,似乎有了一丝丝松动的迹象。虽然对于主干经脉的郁结来说,这点效果杯水车薪,但这无疑再次验证了《丹皇经》的非凡,并为他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他强压下心中的喜悦,再次闭目,引导着丹田内那丝微弱的元力,配合着这股涤荡的药力,缓缓冲击、温养着那些被“刷洗”过的细微经脉。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需要极大的耐心。
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重复着:感应药力、引导元力、忍受酸胀、感受那微不足道的疏通效果。
直到正午时分,那点药力终于彻底耗尽。
林枫睁开眼,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感受着体内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改善,他非但没有气馁,反而眼神越发坚定。
有效,就足够了!
他仔细地将剩下的处理好的清心草粉末用干净树叶包好,珍藏起来。这点粉末,足够他使用好几次,必须节省。
下午,他继续修炼“蕴灵篇”,积累那微薄的元力,并练习“九转提萃手”的手法和对魂力的精细操控。没有实际材料练手,他就以水代药,以空碗为炉,反复模拟,力求将每一个动作、每一种魂力波动的变化都刻入本能。
夕阳西下时,他再次感到疲惫,便停下修炼,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被落日染红的天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