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月朗星稀。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天际,清辉如水,洒遍终南山的每一寸土地。山间的风带着几分凉意,拂过树梢,发出轻柔的沙沙声,更显夜的静谧。岐玄子让一位小童来请冯谚诰到他的静室中去。冯谚诰踏着满地银辉,沿着后山蜿蜒的小径缓缓前行。小径两旁,松涛阵阵,偶有夜鸟被脚步声惊动,扑棱棱展翅飞去,留下几声清脆的啼鸣,旋即又归于沉寂。不多时,一座雅致的静室出现在眼前。静室由青石砌成,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透着一股古朴清幽之气。门前悬挂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灯光摇曳,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冯谚诰轻轻叩了叩木门,只听里面传来一声平和的应答:“请进。”
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令人心神安宁。静室内陈设简单,一张石桌、几把石凳,墙上挂着一幅古朴的山水画。岐玄子真人早已端坐在石桌旁,他依旧身着那件朴素的灰色道袍,手中捧着一卷经文,见冯谚诰进来,便放下经文,微微一笑:“居士请坐。”冯谚诰依言坐下,目光落在石桌上的茶具上。茶具是粗陶所制,却擦拭得干干净净。岐玄子提起桌上的茶壶,为冯谚诰斟上一杯清茶。茶汤清澈碧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刚一入杯,便有热气袅袅升起,在灯光下氤氲成一团朦胧的雾气。“白日广场之上,居士可知,我为何邀你演武?”岐玄子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平和地看向冯谚诰。冯谚诰沉吟片刻,答道:“晚辈愚见,真人是想借晚辈之拙,点拨崔公子。”他从白日岐玄子对崔喜钟的评价中,已然猜到了几分用意。岐玄子赞许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你很通透。子锺这孩子,天资聪颖,悟性极高,是个学武的好材料。只可惜,他心气太高,胜负心太重,如同一把过于锋利的剑,不懂藏锋,这般心性,终究难达武学顶峰。”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大道无形,大音希声,武学之道,亦是如此,过刚易折啊。”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冯谚诰那条依旧吊在胸前的左臂上,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居士此来终南山,名为问道,实则,既是为此臂,也是为心中武学之惑,我说的可对?”冯谚诰心中一凛,暗道岐玄子果然目光如炬,自己的心思竟被他一眼看穿。他连忙起身,对着岐玄子恭敬一揖:“真人慧眼如炬,晚辈确实为此而来。”岐玄子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伸出你的手臂。”
冯谚诰依言,小心翼翼地将那条毫无知觉的左臂放在石桌上。这条手臂自从中了寒毒,便一直冰冷僵硬,如同一段没有生气的木头。他看着这条曾经能运剑如风的手臂,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涩。岐玄子伸出两指,轻轻搭在冯谚诰的腕脉上。他的指尖温暖而有力,一股温和的气息缓缓传入冯谚诰的体内。冯谚诰只觉一股暖流顺着手臂蔓延开来,所过之处,原本冰冷的经脉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悸动。岐玄子闭目凝神,细细探查着,片刻后,他又沿着冯谚诰冰冷的手臂一路探下,从手臂到手腕,再到指尖,每一处都仔细触摸、感知着。
许久,他才缓缓睁开眼,神色凝重,眉头微微蹙起:“好霸道的寒毒!”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叹,“此毒不仅毁你经脉,让其如朽木般脆弱,更带有一股极强的怨戾之气,死死锁死了你手臂的生机,寻常药石,确实无解。”他叹了口气,“下毒之人,手段狠辣,显然是要断你武道之路啊。”冯谚诰心中早已清楚此毒的厉害,闻言只是苦涩地点了点头,并未多言。就在这时,岐玄子的目光忽然落在了冯谚诰胸口——那枚贴身佩戴的玉佩之上。玉佩在灯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温润光泽,虽被衣物遮掩,却依旧难掩其独特的气息。岐玄子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示意冯谚诰取出玉佩。冯谚诰依言解下玉佩,递了过去。那是一枚通体莹白的玉佩,质地温润,触手生温,上面刻着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纹饰。这玉佩是兖姬的祖传之物,自他与兖姬成婚以来,便一直贴身佩戴着,只知它能安神定气,却不知其具体来历。
岐玄子将玉佩托于掌心,仔细端详着。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面露惊异之色,失声说道:“此物……竟是‘养神玉’!”他顿了顿,又仔细感应了片刻,更是惊讶不已,“不对,其内蕴含的生气,比寻常养神玉要精纯百倍!这玉佩上的纹饰,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是上古方士一脉用以聚灵的‘先天符篆’!”
冯谚诰与随后进来的兖姬闻言,皆是一惊。他们只知此玉不凡,能在寒毒发作时缓解痛苦,安抚心神,却万万没想到它竟有如此大的来头,还与上古方士有关。兖姬看着那枚从小佩戴的玉佩,眼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她也从未听父亲母亲细说过这玉佩的来历。
岐玄子捧着玉佩,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饰,感叹道:“难怪!难怪你能在如此霸道的寒毒与怨戾之气侵蚀下,依旧神智清明,气息沉稳。若非此玉日夜以纯阳生气滋养你的心脉,中和那怨戾之气,你恐怕早已被戾气吞噬,沦为疯魔了。”他看向兖姬,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令夫人家族的来历,恐怕非同小可。这玉佩背后隐藏的秘密,或许远超你的想象,日后当好生探寻,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将玉佩小心翼翼地还给冯谚诰,神色变得无比郑重:“你手臂的毒,寻常方法难以化解,要解,需从‘心’入手。”他看着冯谚诰,目光深邃,“你且告诉我,在你心中,你失去的是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