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拾好笔墨,门外就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不是杜圃的急促,也不是掌柜的爽朗,而是带着几分沉稳。
我心里纳闷,这么晚了会是谁来找我?
带着疑惑打开门,就见门外站着一个穿青色官袍的人,手里拿着一个紫檀木盒子,正是县试时的主考官王大人。
他身后跟着一个小吏,手里提着一盏灯笼,暖黄的光映在他脸上,显得很是温和。
“王大人?您怎么晚上来找我?”
我赶紧侧身让他进来,心里满是疑惑,县试已经过去好些天了,王大人怎么会今天晚上突然到访。
王大人走进房间,目光扫过桌上的诗稿,又落在我胸口,笑着说道:“你今日在公主府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你所作《古风?秦王扫六合》引动的文气异象,我也让人记录下来,上报给州府了。”
我心里一惊:“大人您……”
“你不用紧张。” 王大人摆摆手,坐在桌边。
小吏给我们倒了杯茶,茶香袅袅。
“我来不是为了追责,是想提醒你,宇文家在京兆府势力不小,这次你让他们丢了脸,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州府诗会,你要多加留心。”
他的话像一股暖流,让我想起现代时高中的语文老师。
那时候我作文写得不错,却被同学阴阳怪气的挤兑,语文老师知道后也在私下找过我,告诉我 “不用在意,挤兑你的是没你作文写得好的,觉得你作文的分比他们高,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不会嫉妒你”。
眼前的王大人,和那位老师的眼神竟有些像,对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是关心。
“多谢大人提醒,学生记下了。” 我拱手行礼,心里的感激说不出口。
王大人点点头,从紫檀木盒子里拿出一卷书,递给我:“这是我年轻时读的《论语集注》,上面有我写的批注,或许对你‘养胆’有帮助。”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郑重,“如今朝堂上,世家子弟垄断文道,寒门难有出头之日。陛下一直想找些有真才实学的新血,你…… 要抓住这个机会。”
“陛下?” 我愣了愣,没想到王大人竟会提到皇帝,“您的意思是……”
“不该问的别问。”
王大人打断我,站起身,“记住,文胆不仅是力量,更是本心。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丢了寒门子弟的风骨。”
说罢,他转身离开,小吏提着灯笼跟在后面,脚步声渐渐远了。
我捧着那卷《论语集注》,手指抚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批注密密麻麻,字里行间都是对 “仁”“礼” 的思考。
坐在桌前,我翻开书卷,借着烛火读起来。
读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时,突然想起白天在公主府的坚持,想起遇袭时的勇气,胸口的文气突然开始涌动。
不是无序的乱窜,而是像溪流汇入江河,平稳却有力。
我放下书卷,闭上眼睛,感受着文气的流动,它们从四肢百骸汇聚到胸口,围绕着文胆旋转,之前只是雏形的文胆,渐渐变得清晰。
淡青色的光晕笼罩着它,青莲纹路一圈圈浮现,越来越密,越来越亮。
突然,“嗡” 的一声轻响,文气猛地收缩,再散开时,文胆已经凝聚成核桃大小的晶体,通体青莹,像一块上好的玉石,青莲纹路在晶体表面流转,仿佛活过来一样。
我睁开眼,只觉得眼前的世界突然变了,眼前烛火的光不再刺眼,能看清火焰跳动的每一丝纹路;
窗外的夜色也不再漆黑,能看见院墙上爬着的藤蔓,甚至能看清叶子上的脉络。
“这是…… 夜视的能力?”
我想起老夫子提到过,童生突破文胆时,偶尔会获得天赐能力,没想到竟被我竟遇上了。
走到窗边,看着夜色里的长安街,远处的灯笼、近处的石板路,都看得清清楚楚,连墙角下躲着的一只黑猫,胡须的颤动都能看见。
烛火摇曳,映着桌上的《论语集注》,感受着晶体状的文胆。
我握紧拳头,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州府诗会、宇文家的报复、还有无数挑战在等着我。
夜色渐深,长安街的喧嚣渐渐平息,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打更声。
我坐在桌前,重新拿起笔,在纸上写下 “侠客行” 三个字。
笔尖落下时,青莲文胆微微发烫,淡青色的文气萦绕在字迹周围,仿佛随时能化作剑刃。
我看着那三个字,嘴角忍不住上扬 ,下次再遇到挑衅,我不会再只靠半首诗应对了。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38xs.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