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七绝,原来是小杜结合我们的经历而写的诗,给我接下来要参加的州府诗会加油。
读的时候,小杜的声音有些发颤,却格外有力。
院子里静了几秒,然后有人跟着念了起来,接着所有人都一起念“寒门学子志气昂,文胆初成映月光。
庐山瀑布净秘境,州府诗会文名扬!” 整齐的声音像是天音撞进我心里的深处,给我一种莫名的力量感。
我站在人群里,感觉鼻子有些发酸。
高考前,班里的同学在教室最后告别的时刻也是这样,明明每个人都带着学业的压力,都很紧张,却在告别时还是会彼此激励。
现在在这个世界,这些在我县试前还素未谋面的寒门学子,却把我当成自己人,用最真情的诗句为我加油,这份情谊,我想我会一直记在心里。
“多谢各位。”
我对着众人拱手,声音有些哑,“这次州府诗会,我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接下来的几天,文社里的人都在帮我准备。
老夫子把自己珍藏的《诗赋品汇》借给我,让我多看看前人的诗赋;
杜圃则帮我整理县试的诗稿,在旁边写批注,写一些他的理解。
出发去州府的前一天晚上,文社众人还买了不常吃的肉,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桌边,像一家人一样,聊着天,说着对州府诗会的期待。
杜圃给我盛了碗肉羹,说:“州府诗会上,要小心世家子弟,他们肯定会刁难你。”
我点点头,喝着热乎的肉羹,心里满是踏实。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就往州府诗会报名的地方走去。
路上的秋风吹着,带着凉意,路边的落叶打着旋儿往下落,像一封封寄往远方的信。
走了约莫个把时辰,终于到了州府诗会报名的地点。
内城比外城要热闹多了,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卖东西铺子比外城看起来高档多了,街上的行人在穿着方面也要比外城讲究,还看到有背着书箱的学子。
州府诗会报名处设在州府儒学里,门口已经排了很长的队,大多是穿着锦缎长衫的世家子弟,偶尔有几个穿粗布衣服的寒门学子,站在人群里,显得有些拘谨。
我在排队的时候,旁边两个世家子弟正聊着天,其中一个穿着宝蓝色长衫的,瞥了我一眼。
对另一个说:“你看那小子,身上穿的是什么?就这穷酸样,还来参加州府诗会,真是自不量力。”
另一个笑了笑:“可不是嘛,在小地方认为自己很有才,到了州府,还不是得被咱们压下去。”
我没理会他们,握紧了手里的文书。
现代时,总有人会因为穿着打扮嘲笑别人,现在却觉得没必要因为一个人的外在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我认为自身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他们嘲笑我,在诗会上我会用实力来打他们的脸。
终于轮到我了。
负责报名的小吏接过我的文书,看了一眼,然后喊了一声:“李白,长安县试案首,到里面去录信息。”
我走进儒学里面,里面是一间宽敞的屋子,摆着几张桌子,几个官员正在忙碌。
最里面的一张桌子前,坐着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女子,头上戴着凤钗,气质清冷,正低头看着卷宗,这气质,这感觉,妥妥的现代霸道女总裁范。
我走过去,把文书递过去,心里有些紧张。
这女官可不多见,难道是之前听杜圃说过的上官婉?
上官婉可是《艺文类聚》评判官,是当今文坛的大家,眼光极严,很多世家子弟的诗稿,到了她手里,都能挑出一堆毛病。
正当我还在思索的时候,上官婉接过文书,没有立刻看,而是抬眼看了我一下。
她的眼睛很亮,像秋水一样,带着审视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
我心里更紧张了,手心都冒出了汗,就像现代读书把作文交给老师批改时,老师接过作业头都没抬,眼镜还在鼻子上挂着,只是皱着眉头眼珠向上的瞥了我一眼,当然眼前上官婉的颜值不是那老师能比的。
她翻开文书,目光落在县试的诗稿上,眉头微微蹙了一下,又舒展开。
略微思考之后,她拿起笔,在文书的末尾写了一行字,然后把文书还给我。
我接过文书,赶紧看那行评语:“异象虽奇,根基未稳。望勉之。”
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只有一句淡淡的评价。
我心里却松了口气。
现代时,老师常说 “指出问题才是真的为你好”,上官婉的这句话,不是否定,而是提醒我。
我的文胆虽然初成,诗作能引异象,但基础还不够扎实,还需要多磨练。
“多谢上官大人指点。” 我对着上官婉拱手,语气诚恳。
上官婉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示意我可以走了。
我走出屋子,看着还在排队的队伍,里面只有零星的几个穿着普通的读书人。
才了解到原来这个世界对普通人也是这么的不公平,被嘲笑打压看不起的同时还像是被隔离在另外的世界。
我走出州府儒学后回头看着高大的儒学大门,心里突然觉得还有很长且艰难的路要走。
之前总觉得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在这个世界会很轻松的走到人生巅峰,自己每次都能写出引起异象的诗,已经很厉害了。
现在才知道,自己还是太天真了,权利从来就不是靠才华获得的。
就像现代时,以为考上好的大学就能够改变命运,却发现大学外才是开始。
一阵秋风起,吹起桂花香,钻进了我的鼻腔,闻着很舒服。
我握紧了手里的笔,心里想着,州府诗会,我来了。
不是为了打败谁,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更是为了不辜负那些为我加油的人。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38xs.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