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秘境妖邪,更是无稽之谈,我等只是为了查明洛水污染真相,夺回文脉残卷。”
崔日用厉声反驳:“一派胡言!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
武则天抬手制止了他,目光落在我身上:“李白,朕听闻你才思敏捷,若你能当场作诗自证清白,朕便信你几分。”
众臣闻言,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崔日用的脸色则变得难看起来。
我心中一动,文气瞬间涌遍全身,朗声道:“臣献《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
诗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满是对明君的赞颂与对谗臣的讽刺,恰如其分地回应了崔日用的弹劾。
诗句刚落,文气便从体内喷涌而出,化作金色的光浪,在殿内流转。
众臣被文气感染,纷纷点头称赞,不少寒门出身的官员更是眼中发亮。
皆赞道:“好诗!”
我望着殿内流转的金光,心中百感交集,原来文气不仅能破敌,更能自证清白。
武则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却并未立刻表态,反而话锋一转:“朕再考你一考,《礼记》有云‘致知在格物’,你对此有何见解?”
此问一出,众臣皆惊,这 “格物致知” 乃是儒家奥义,寻常文人难以说清,陛下竟以此考较李白。
我略一思索,思绪在脑海中飞速运转,结合洛水秘境的所见所感。
片刻后,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格物致知’非止于读书穷理,更在于体察万物。文气源于天地,藏于万物,格物便是观照万物中的文气,致知便是领悟文气中的真理。”
“比如洛水之清,在于文脉纯净;墨蛭之恶,在于浊气污染。格物以致知,方能明辨是非,匡扶正义。”
这番话跳出了传统的解读,赋予了 “格物致知” 新的内涵,既贴合了文脉设定,又展现了独到的见解。
众臣闻言,纷纷陷入沉思,武则天的眼中则闪过一丝精光,显然对我的回答极为满意。
我望着武则天,心中充满了期待,或许这次真能为寒门学子争得一席之地。
武则天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李白所言,颇有见地。崔爱卿,你弹劾李白之事,证据不足,朕看就此作罢。”
崔日用脸色惨白,却不敢当场反驳,只能拱手领命:“臣遵旨。”
众臣纷纷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
然而,武则天话锋再转:“朕念你才华出众,免你罪责,外放为陇西主簿,即刻上任。”
这个决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我心中一沉,本以为能留在长安,没想到竟被外放。
崔日用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却不敢表露。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失落,拱手道:“臣遵旨。”
陇西虽远,但终究是陛下的任命,或许这也是一种考验。
武则天点了点头,挥了挥手:“退下吧。”
走出金銮殿,夜色已深。
长安的夜空繁星点点,却照不亮我心中的迷茫,从皇宫一路走来,我都在思索着其中的门道。
待摸索出点意思后才明白,原来这其中有着制衡与妥协,对我也算是种保护了,只是不知还有没有会试的机会了。
出了宫之后,遇到在等着我的高士,把经过告诉他们之后,高士拍了拍我的肩膀,愤愤不平:“这分明是崔家在背后搞鬼!陛下怎么能把你外放呢?”
杜圃则冷静地说道:“陇西乃是边陲重镇,或许陛下另有深意。”
在第三天的清晨,我收拾好行装,与高士、杜圃告别。
朱雀大街上,不少文社的学子前来送行,他们手中捧着诗集,眼中满是不舍。
“李公子,保重!” 张生哽咽着说道,将一本手抄的诗集递到我手中。
我接过诗集,心中温暖。
翻身上马,挥了挥手:“诸位放心,我定会回来的!”
马蹄声响起,朝着陇西的方向驶去。
长安的城门渐渐远去,琉璃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文气在体内缓缓流转,青莲玉佩贴着胸口,传来淡淡的暖意。
外放或许是挫折,但也是新的开始。
陇西的风沙虽大,却挡不住文心的光芒。
我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坚定。
前路漫漫,唯有前行。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38xs.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