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筹备严格遵循绿色环保原则,采购了竹编水杯、有机食品补给、可降解垃圾袋等物资,联系本地企业赞助了新能源观光车、环保厕所等设备,确保赛事全程绿色低碳。
人员培训与分工
村里组建了15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包括补给站志愿者、路线引导志愿者、医疗志愿者、非遗体验导师等。陈曦和赵村长组织志愿者开展了专项培训,内容包括赛事流程、服务规范、安全保障、环保要求等;非遗工坊的匠人对非遗体验导师进行了简单的工艺培训,确保能指导跑者完成互动体验。
苏医生组建了由乡村医生、返乡医护人员、爱心医护志愿者组成的医疗志愿服务队,配备了急救箱、除颤仪等设备,在路线沿途每2公里设置一个医疗点,安排救护车全程待命,确保赛事医疗保障到位。
公益项目落地筹备
周教授牵头制定了《绿色教育公益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善款的使用方向和实施步骤。联系了专业的图书馆设计机构,规划乡村环保图书馆的建设方案;组织编写了非遗环保课堂教材,邀请非遗匠人、环保专家担任授课老师;对接了教具生产企业,定制绿色环保教具,确保公益项目能在赛事结束后快速落地。
赛事当天:激情开跑,温情满满
赛事当天,天朗气清,乡村里彩旗飘扬,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名跑者齐聚村文化广场,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
开幕式:仪式感与公益心并存
开幕式简洁而隆重,省文旅厅、体育局、环保厅的领导,爱心企业代表,“忠犬联盟”成员,村民代表和跑者代表共同出席。
陈曦在开幕式上致辞:“今天,我们因‘绿跑乡村·非遗同行’公益马拉松相聚在这里。这不仅是一场奔跑,更是一次对绿色生活的践行,一次对非遗文化的致敬,一次对乡村振兴的助力。希望大家在奔跑中感受乡村之美,在互动中传承非遗之韵,在公益中传递温暖之力。”
周教授介绍了公益项目的具体规划,承诺将全程公开善款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爱心企业代表现场捐赠了100万元公益基金,为乡村绿色教育项目注入了强大动力。
随后,非遗匠人们带来了精彩的竹编舞、羌绣服饰秀表演,赢得了跑者们的阵阵掌声。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跑者们进行了热身运动,随着发令枪响,公益马拉松正式开跑!
赛道风采:奔跑中感受绿色与非遗
2500名跑者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出发,穿梭在青山绿水间,感受着乡村的清新空气和自然风光。10公里路线上,跑者们途经绿色种植基地,看到硕果累累的蔬菜、水果;路过非遗工坊,欣赏到匠人们精湛的手艺;奔跑在山林步道,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
沿途的6个非遗互动补给站热闹非凡。跑者们在竹编站停下脚步,在匠人的指导下制作迷你竹编挂件;在羌绣站,用彩线绣制专属装饰;在漆艺站,在环保水杯上绘制创意纹样。补给站提供的有机水果、杂粮粥、手工糕点等绿色食品,让跑者们补充能量的同时,也品尝到了乡村的天然风味。
5公里亲子路线上,家长和孩子们手牵手奔跑,沿途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环保知识问答等互动活动,在欢乐中学习环保知识。“带着孩子来参加,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他了解乡村、感受非遗、学会环保,非常有意义。”一位家长说道。
沈亦舟全程直播赛事盛况,通过镜头向网友展示赛道美景、非遗互动、跑者风采,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50万,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这场马拉松太有意义了,既环保又公益,还能体验非遗”“看着就想去乡村跑一跑,感受自然之美”。
闭幕式:荣誉与感动交织
经过激烈角逐,10公里男子组、女子组前三名相继诞生,组委会为他们颁发了奖杯、奖牌和绿色非遗产品大礼包。所有完赛的跑者都获得了定制奖牌和非遗体验券,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闭幕式上,周教授公布了赛事公益捐款情况:报名费捐赠部分、企业赞助、社会捐赠共计186万元,将全部用于乡村绿色教育公益项目。现场播放了公益项目宣传视频,跑者们纷纷表示愿意持续关注公益项目的进展,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一位跑者代表说道:“这是我参加过最有意义的一场马拉松,不仅感受到了乡村的美景和非遗的魅力,还能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以后我会经常来乡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赛事成效:多方共赢,意义深远
“绿跑乡村·非遗同行”公益马拉松赛事圆满落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实现了“体育、公益、非遗、绿色”的多方共赢。
公益层面:募集善款,助力乡村教育
赛事共募集公益资金186万元,将用于建设乡村环保图书馆、开展非遗环保课堂、捐赠绿色教具等项目,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