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鸢密信中的字迹仍在沈清辞脑海中盘旋,西域商队的疑云与秦岳“有限信任”的叮嘱尚未理清,北境的寒风已裹挟着刀锋的寒意,骤然打破了狼啸峪的沉寂。
那是她收到密信的第三日拂晓,天还蒙着一层深灰的雾霭,营地中唯有巡哨的甲叶碰撞声与篝火余烬的噼啪声。沈清辞刚在帐中铺开舆图,指尖还停留在老鹰沟与鹰嘴涧的交界线——那里是她与秦岳前日勘察时,共同标记的防务薄弱点——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凄厉的号角声便如裂帛般响起,从鹰嘴涧方向与狼啸峪的了望塔同时炸开,将黎明的静谧撕得粉碎!
“将军!敌袭!鹰嘴涧与我防区交界线,发现约百人的精锐小队!”亲兵撞进帐中,声音带着未散的惊惶。
沈清辞几乎是本能地弹起身,枕边的佩剑“呛啷”出鞘,玄色劲装的腰带尚未系紧,便已大步冲出营帐。此时营地已如沸水般翻腾,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甲胄碰撞声、兵器出鞘声与将领的喝令声交织在一起,却不见半分混乱——这是第七营在北境血与火中练出的默契。
她抬眼望向鹰嘴涧的方向,晨曦微光中,隐约能看到一道黑色的洪流正从秦岳的营地涌出,直奔交界线而去。几乎是同一时间,一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鹰嘴涧前沿的土坡上,身披玄铁重甲,手持长枪,正是秦岳。
隔着数里的晨雾,两人的目光仿佛在空中交汇。没有信使往来,没有旗语传递,甚至没有一句对话——但在听到对方防区同样响起警报的刹那,两人心中已同时做出了判断:这股敌军绝非普通游骑,而是熟悉地形、擅长潜行的精锐,目标大概率是渗透防线、探查虚实,若放跑一人,整条防线的部署都可能暴露。
“全歼,不留活口!”这六个字,无声地回荡在两人的心头。
分兵合击:一正一奇的战场默契
秦岳的目光扫过前方起伏的山林,敌军已依托密林展开阵型,隐隐有向两防区结合部穿插的迹象。他手中长枪重重顿在地上,声如惊雷:“第一都重甲步兵,随我正面压上!务必缠住敌军,不许他们前进一步!弓弩营,立刻抢占左侧山头,覆盖敌军所有后退路线!”
命令下达的瞬间,重甲步兵组成的方阵如移动的铁墙,踩着整齐的步伐向密林推进,甲叶碰撞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弓弩手则沿着陡峭的山坡疾行,箭囊中的箭矢已搭在弓弦上,只待占据制高点,便能形成致命的火力网。秦岳的战术直接而刚猛——以绝对的正面压力逼迫敌军暴露破绽,再用远程火力封死其退路,将其困死在山林之间。
几乎在秦岳下令的同一时刻,狼啸峪方向的沈清辞也已做出决断。她翻身跃上战马,手中长剑指向侧翼的小径:“络腮胡,率你部正面佯攻,务必吸引敌军全部注意力!‘黑鸦’小队,全员轻装,随我迂回!”
“黑鸦”是第七营中最擅长潜行的精锐,平日里负责侦查、袭扰,此刻正是派上用场的时机。沈清辞很清楚,秦岳的正面强攻必然会将敌军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而其侧翼与后路,便是最致命的空当。她要做的,不是与秦岳在正面汇合,而是绕到敌军身后,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切断他们最后的生路。
“将军,您的臂甲!”亲兵见她只穿了轻便的皮甲,急忙递过玄铁臂缚。沈清辞随手接过,草草绑在左臂,便率领“黑鸦”小队钻进了侧翼的密林。林间晨露未干,枝叶上的冰碴刮得脸颊生疼,她却浑然不觉,目光始终锁定着前方的地形——这条小径是她此前侦查时发现的,鲜有人知,正好能绕到敌军后方的隘口。
此时的战场上,秦岳率领的重甲方阵已与敌军正面接触。敌军虽精锐,却难敌重甲步兵的冲击,几次试图突围,都被密集的长枪逼了回去。弓弩手已占据制高点,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敌军士兵不断倒下,阵型渐渐开始混乱,下意识地向着侧后方——也就是狼啸峪的方向且战且退。
他们以为那里是两防区的结合部,防守最为薄弱,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进沈清辞布下的死亡陷阱。
沈清辞率领“黑鸦”小队在密林中疾行,脚下的积雪被踩得簌簌作响,却始终保持着极低的声响。行至半途,两名“黑鸦”队员突然停下脚步,指了指前方的灌木丛——那里有两道人影正潜伏在雪地里,正是敌军布置的暗哨。
沈清辞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抽出腰间的短刃,如狸猫般悄然潜行过去。暗哨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的战场,丝毫没有察觉身后的杀机。寒光闪过,两名暗哨甚至没能发出一声呼救,便已倒在雪地里,鲜血瞬间染红了周围的积雪。
解决了暗哨,众人继续前行,很快便抵达了那处隘口。隘口狭窄,两侧是陡峭的山壁,仅容两人并行,正是伏击的绝佳地点。沈清辞挥手示意,“黑鸦”队员迅速分散开来,弓弩手占据山壁上的岩石,刀盾手则埋伏在隘口两侧,只待敌军自投罗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