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回到家时,已是上午十一点。他住的小区在老城区边缘,是一栋六层的老式居民楼,楼道里贴着泛黄的小广告,楼梯扶手被岁月磨得发亮。打开家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纸墨香 —— 客厅的书架上摆满了民俗书籍和采访笔记,茶几上还摊着陈玥失踪案的资料,墙上贴着一张滨海市老城区地图,东山路的位置被红笔圈了无数次,旁边还写着密密麻麻的标注。
他没顾上喝水,径直走到沙发旁坐下,从背包里拿出苏晚奶奶的旧笔记本。封面是浅灰色的帆布材质,边缘磨损严重,右上角用钢笔写着 “苏清和” 三个字,字迹娟秀,和苏晚的笔迹有几分相似。陈砚轻轻翻开第一页,里面是手写的文字,墨水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
“残影者,执念未散之魂也。或因憾、或因念、或因怨,困于人间,不见天日。其形若雾,其质若风,常人不可见,唯特殊体质者能察……”
开篇第一句,就颠覆了陈砚对 “残影” 的认知。以前他只当这些是民间传说,可自从陈玥失踪、罗盘异动后,他不得不相信,这些 “看不见的东西”,真的存在于这座城市的角落。
他继续往下翻,笔记本里不仅记载了残影的种类 ——“善影”(无恶意,仅存执念)、“恶影”(因怨生恨,易伤人)、“缚影”(被外力控制,有特殊印记),还记录了安抚残影的方法:“晚香玉之香可缓其躁,纯净之心可平其怨,未竟之愿可解其缚……”
看到 “缚影” 和 “特殊印记” 时,陈砚的手指顿住了。笔记本里画着一个符号,和他在旧档案里看到的 “残影印记” 一模一样,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此印名曰‘锁魂纹’,非自然形成,乃人为以秘术刻于残影之上,使其不得消散,沦为工具。滨海市老城区,多有此印残影,尤以东山、西巷为甚。”
“锁魂纹……” 陈砚喃喃自语,心里的寒意更甚。苏晚说的没错,真的有人在控制残影,而且这种控制,早在苏晚奶奶的时代就存在了。他翻到笔记本的中间部分,里面出现了关于东山路的记载:
“1987 年夏,东山路三层小楼,见红衣缚影。年约十六,着红裙,持粉发卡,立于阳台,不言不动。观其印,乃‘锁魂纹’,似被某物束缚,不得离去。后查此楼过往,1975 年曾有一女学生于此跳楼,名唤林薇薇,年十六,喜穿红裙……”
1987 年、红衣、粉发卡、三层小楼…… 这些信息和旧档案里的照片完全吻合!陈砚的心跳骤然加快,他终于知道,东山路的红衣女孩不是陈玥,而是几十年前跳楼的女学生林薇薇。可陈玥失踪前为什么会调查她?那个粉色发卡,又和林薇薇有什么关系?
他继续往下翻,后面的内容却突然变得混乱起来,字迹潦草,甚至有几页被撕掉了。仅存的几行字里,能看到 “拾遗阁”“秘术”“残影实验” 等字眼,最后一页只写了半句话:“若见银面人,速离……”
“银面人?” 陈砚心里一动,苏晚让他小心 “拾遗阁” 的人,而他昨天看到的拾遗阁店主,正好戴着半张银色面具。难道苏晚奶奶当年,也和拾遗阁的人打过交道?那些被撕掉的页面里,又藏着什么秘密?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是林晓打来的。
“陈砚,你在哪呢?刚才主编又问你稿子的事了,还说下午有个老读者要过来,说有东山路的线索要提供,让你回来一趟。” 林晓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老读者?有东山路的线索?” 陈砚眼前一亮,“我马上回去,大概半小时到。”
挂了电话,他把笔记本小心地放进抽屉里锁好,又将罗盘贴身放好 —— 经过今天的异动,他越来越觉得这个罗盘不简单,说不定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出门前,他又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东山路、晚香花坊、拾遗阁的位置被他用红笔连了起来,形成一个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的中心,正是那栋三层老楼。
他总觉得,这三个地方之间,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或许就是找到陈玥的关键。
与此同时,晚香花坊里,苏晚正站在花架旁,看着一盆晚香玉发呆。陈砚走后,花坊里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可她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刚才陈砚拿出罗盘时,她清晰地感知到一股熟悉的气息 —— 那是 “缚影” 的气息,和东山路林薇薇的残影气息一模一样。
更让她在意的是,陈砚手机里的 “锁魂纹”,她在奶奶的笔记本里见过无数次。奶奶当年就是因为调查 “锁魂纹” 和拾遗阁的人,才变得行踪不定,最后离奇去世。临终前,奶奶只告诉她:“守好花坊,别碰拾遗阁,别查锁魂纹。”
可她终究还是没忍住。这些年,她看着越来越多的 “缚影” 在老城区徘徊,看着它们因执念痛苦不堪,心里的愧疚越来越深。尤其是三年前东山路传来争吵声的那个晚上,她感知到一股强烈的 “锁魂纹” 波动,第二天就看到林薇薇的残影变得异常活跃,她就知道,那些人又开始 “行动” 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