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小区的晨光刚漫过红砖楼顶,苏晚就提着装着护灵符的布包站在3号楼单元门口。陈砚骑着电动车赶来时,她正蹲在地上,指尖轻轻碰着墙面上残留的淡白印记——那是昨晚照片贴过的地方,还留着沈氏夫妇残影的灵脉气息,像一层薄霜,凉丝丝的。
“张老爷子说,贴护灵符要按‘灵脉流向’来,先贴老槐树,再贴西墙角,最后贴2号楼单元门。”陈砚把电动车停稳,从背包里掏出妹妹的旧罗盘,指针朝着老槐树的方向,边缘泛着柔和的绿光,“林晓查了小区的灵脉流向图,这三个节点正好是‘护灵三角阵’的三个角,贴完符就能形成完整的灵脉屏障。”
苏晚点头,刚要起身,指尖的淡白光突然剧烈震颤——不是之前温和的共鸣,是带着急切的拉扯感,像有人在她感知里轻轻拽了一下。她猛地抬头,看向2号楼单元门上方的公告栏,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正贴在“文明公约”旁边,照片里的沈氏夫妇对着她轻轻挥手,沈太太的发簪上,栀子花纹泛着淡白光。
“照片又出现了!”苏晚快步走过去,指尖刚触到照片边缘,感知里瞬间涌入一股清晰的“指引”情绪——沈氏夫妇的残影从照片里走出来,沈先生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个小盒子的轮廓,沈太太则指着小区图书馆的方向,眼神里满是期待。
陈砚也凑过来,用桃木剑轻轻碰了碰照片,剑身上的绿光与照片的白光交织,没有黑气碰撞的“滋滋”声,只有温和的灵脉共鸣:“他们不是要吓人,是在给我们指路。”他看向苏晚,“你能‘看’到他们想带我们去哪吗?”
“图书馆,找一个小盒子。”苏晚的指尖贴着照片,感知里的画面越来越清晰——沈氏夫妇带着她穿过小区的林荫道,走进图书馆,在最里面的书架前停下,沈先生蹲下身,指着书架第三层左数第五格,正是之前找到护灵箱的位置,“他们说,护灵箱里还有‘没说完的话’,藏在灵脉笔记的最后一页。”
两人立刻往图书馆走,晨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晃动的光斑。路过老槐树下时,地上的食物还在,只是多了一层淡淡的灵脉光晕,老槐树的裂缝里,再也听不到“呜咽”声,叶子绿得发亮。
“昨天居民们放的食物,真的帮他们疏通了灵脉。”陈砚看着老槐树,语气里带着感慨,“之前总觉得民俗方法玄乎,现在才明白,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灵脉守护经验。”
苏晚点头,指尖的淡白光轻轻拂过槐树叶子:“沈氏夫妇的残影,其实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小区,只是我们之前没看懂。他们贴照片、找孩子传话、要食物,都是在求助,想让我们帮他们完成没做完的事。”
走进图书馆,熟悉的旧书香气扑面而来。苏晚径直走到最里面的书架前,伸手拿出护灵箱——盒子比昨天更暖,表面的栀锁纹泛着淡金光。她小心地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灵脉笔记,翻到最后一页——果然有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是沈太太的字迹,娟秀又工整:
“私塾火灾,非意外,黑衣人抢护灵箱,烧藏书室,吾与先生护铜片而走,藏于书架,望后人见此,护灵脉,防恶人,勿让灾祸再临。”
“火灾是人为的!”陈砚的声音瞬间变得严肃,他接过纸条,仔细看着上面的字迹,“黑衣人,很可能是噬魂会的人!他们当年就想抢护灵铜片,用来污染灵脉!”
苏晚的指尖贴着纸条,感知里“看”到火灾当晚的场景:几个穿黑衣服的人闯进私塾,手里拿着噬魂纹匕首,抢护灵箱时被沈先生阻拦,他们就放火烧了藏书室,沈先生和沈太太抱着护灵箱,在火海里跑,最后把箱子藏进书架,自己却没跑出来——画面里的黑衣人,和之前在写字楼、旧舞厅遇到的噬魂会成员,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
“他们当年没抢到护灵铜片,现在肯定还在找。”苏晚的声音带着愤怒,指尖的淡白光因情绪激动而变得刺眼,“沈氏夫妇的残影,不仅是在守护灵脉,还是在提醒我们,噬魂会很早就开始盯着老城区的灵脉了!”
陈砚立刻掏出手机,给林晓发消息,让她重点查“民国三十一年栀花私塾火灾”的档案,尤其是“黑衣人”的线索。他又翻开灵脉笔记,前面的页面里,沈先生详细记录了火灾前的异常:“近日有黑衣人徘徊私塾附近,问护灵箱下落,吾已将铜片藏好,若吾出事,望后来者守灵脉,查真相。”
“沈先生早就察觉到危险了。”陈砚的语气里满是敬佩,“他们明知有危险,还是选择留在私塾守护灵脉,这种勇气,比任何护灵铜片都更有力量。”
苏晚将纸条和灵脉笔记放回护灵箱,又把箱子放回书架原位。她看着书架上的旧书,突然想起奶奶旧笔记里的一句话:“真正的灵脉守护者,不是靠能力,是靠心,靠愿意为守护付出一切的决心。”她转头看向陈砚,“我们一定要查到火灾的真相,不仅是为了沈氏夫妇,也是为了守住老城区的灵脉,不让噬魂会的阴谋得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