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话让在座的一些导师微微颔首,这符合他们之前的感知和推测。博格也暗自松了口气,如果这两位贤者连传统的硬实力都远超于他,那未免也太打击人了。
“但是,”林可的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利剑出鞘,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们是否思考过,境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真的仅仅等同于魔力的多寡?或者是对某些固定、前人留下的‘强大’法术的熟练复制吗?”
她抛出的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是一怔。境界的本质?这在艾瑞蒙德,乃至整个魔法世界,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公理——境界就是力量层级的体现,魔力越雄厚,能驾驭的法术环阶越高,境界自然就越高。
林可没有等待他们的回答,而是自问自答,语气坚定而充满说服力:“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研究、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境界的本质,或许更应该归结于对能量(在这个世界主要表现为魔力)的「认知深度」、「控制精度」以及「应用广度」。”
“认知深度、控制精度、应用广度……”卡尔文低声重复着这三个词,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首先,在对能量的「认知深度」上。”林可继续说道,她的目光仿佛能穿透表象,直视根源,“我们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数学模型构建,以及杨华独特的‘调和’感知,已经触及了魔力作为‘一种可被认知和利用的高维能量/信息媒介’的部分本质。我们开始理解其与底层物理规则(暂称魔法常数)的关联,理解其与意识、精神、乃至生命本身韵律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她看向老院长和卡尔文,“或许只有已经开始触摸「真理境」门槛,尝试探索世界本源的院长阁下和卡尔文先生,能够有部分模糊的感应和理解。”
老院长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确实在漫长的生命和修行中,隐隐感觉到魔力并非单纯的工具,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宇宙奥秘。卡尔文更是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林可的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毕生追求的魔法结构学,其终极目标不正是为了理解这背后的规律吗?
“其次,在能量的「控制精度」上。”林可的目光转向杨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杨华所走的‘调和’路径,以及对生命能量的极致掌控,使得她对自身以及外界能量的微操,达到了一个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境界。她可以像抚平绸缎上的褶皱一样,抚平博格导师因法术反噬而受损的魔力回路;可以引导学员们的生命韵律与魔力流动达成完美共振。这种‘精度’,并非来自于经年累月的熟能生巧,而是源于对能量‘质性’和生命本身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尊重。在纯粹的‘控制精度’层面,我相信,同境界下,无人能出其右。”
杨华微微颔首,算是默认了林可的说法。她确实能够感受到能量的“情绪”和“状态”,并与之对话,而非强行命令。
“至于我,”林可又将目光收回,指向自己,“我或许没有杨华那样细腻的感知和控制,但我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模型的优化和系统的设计,实现能量的超高效利用。例如,我们对聚能法阵的优化,使得能量利用率提升了数倍;我们对法术模型的标准化,使得构建能耗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这种‘精度’,体现在宏观的、系统性的效能提升上,其本质,是对能量流动底层规律的数学化理解和应用。”
她顿了顿,总结道:“而在「应用广度」上,我们并未将自己局限在传统的攻击、防御、辅助等法术分类之中。我们将对魔法的理解和应用,延伸到了教育革新(标准化施法)、环境改造(法阵优化)、生产力提升(正在筹划的魔法工坊)、医疗保障(改良魔药与调和疗法),甚至是对整个魔法修行体系的重新定义和优化(星轨-林杨九境体系)。”
林可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开拓者的自信与恢弘:“这种‘应用’,其带来的影响力和对世界的改变,是单纯追求个人战斗力提升、掌握几个毁城灭邦禁咒的传统法师,难以比拟的。我们追求的,不是成为更强大的‘个体’,而是提升整个‘系统’的效能,是开启更多可能性的大门。”
一番长篇大论,条分缕析,将“境界”的内涵从单纯的力量堆砌,提升到了认知、控制与应用的多元维度。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林可这番全新的、高屋建瓴的境界观所震撼。
良久,林可才缓缓给出了最终的答案:
“所以,卡尔文先生,如果非要用一个境界来概括我们目前的状态,以便于理解和沟通,”她清晰而缓慢地说道,“我们或许可以被视为——「特殊的统御境巅峰」。”
「特殊的统御境巅峰」!
这个全新的称谓,如同烙印般刻入了在场每个人的心中。
“特殊在于,”林可进一步阐释,“我们的力量核心,并非主要源于对现有魔法规则(即那些代代相传的法术模型)的熟练掌握和庞大魔力的积累。我们的力量,更多地源于对规则本身的理解、解析、优化,乃至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新定义和拓展。我们的‘领域’,不是元素掌控,不是空间禁锢,而是……「认知的领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