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位传统派的军事导师看着这完全陌生的编组方式,忍不住皱眉,“将法师如此细分,是否太过僵化?而且,依赖中低阶法师对抗统御境,哪怕是伪的,是否太过冒险?”
“这不是僵化,是专业化!”林可毫不客气地反驳,“现代……呃,高效的组织必然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我们将每个人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位置上,通过严密的配合,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至于风险……”
她调出了莉莉丝小队的战斗数据:“莉莉丝小队六人,均为架构境,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三名伪统御境,最终战绩是击杀两名,俘虏一名,自身仅一人轻伤!这已经证明了可行性!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这种偶然的、依靠个人临场发挥的胜利,变成一种必然的、可复制的战术体系!”
她目光灼灼地看向奥尔加斯:“院长,请批准我立即着手组建和训练战术单元!我们需要一块‘磨刀石’!”
奥尔加斯院长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卡尔文和杨华。卡尔文缓缓点头,他作为传统法师,更能理解这种编组方式在理论上的优越性。杨华也微微颔首,他的调和感知告诉他,这种强调协作与克制的思路,符合某种自然的平衡之道。
“准了!”奥尔加斯沉声道,“学院资源优先向你倾斜!卡尔文,你负责协调导师,模拟敌人进行对抗训练!杨华,你负责关注学员的精神状态和魔力调和,避免训练损伤!”
命令一下,整个艾瑞蒙德学院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首先是人选。林可没有只看魔力等级,而是结合了个人特长、心理素质以及在标准化考核中的各项数据(尤其是构建速度、控制精度和团队协作评分),从架构境和优秀的织法境学员中,筛选出了第一批共五十人。
接下来是分组。她根据每个人的数据档案,像拼图一样将他们组合成七个初步的战术单元。安德烈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某个单元的狙击手核心;莉莉丝因为其优异的综合能力和实战经验,被任命为一个精英单元的指挥官;甚至连之前那个在考核中逆袭的“努力型”学员,也因为其出色的稳定性,被安排在了护盾/控场者的关键位置。
然后就是地狱般的训练。
训练场被重新规划,设置了各种复杂的地形和障碍。卡尔文亲自带队,连同几位愿意配合的、真正的高阶法师,开始模拟“伪统御境”的特点——他们压制了自己对力量的控制精度,模拟出那种能量狂暴、法术结构粗糙但威力巨大的攻击模式,成为了战术单元最好的“陪练”。
最初的对抗,堪称惨不忍睹。
“诱饵!你的走位太 predictable(可预测)了!吃满伤害!出局!”
“护盾!联合护盾同步率低于百分之八十!崩溃!全员受到溅射伤害!”
“狙击手!你在瞄哪里?敌人能量节点在你左侧三米处!错过最佳时机!”
“指挥官!你的指令慢了零点五秒!整个单元节奏被打乱!”
林可的声音通过扩音术式在训练场上空回荡,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她站在高高的观测台上,面前的光幕上实时显示着每个单元、每个成员的详细数据——魔力输出、控制精度、位置信息、协同指数……任何一点失误都无所遁形。
学员们苦不堪言。他们习惯了传统的个人作战或松散配合,突然被要求像精密零件一样嵌入一个整体,还要应对那种虽然“假”但气势骇人的狂暴攻击,一时间手忙脚乱,错误百出。一个个战术单元在模拟对抗中被打得“全军覆没”,士气低落。
“林可导师……是不是太严苛了?”一位助理导师有些不忍。
“严苛?”林可头也不回,目光依旧紧盯着数据流,“现在多流汗,战场上少流血!敌人的攻击不会因为他们不习惯而变得温柔!继续!”
不过,她并非一味地施加压力。每一次对抗结束后,她都会召集单元成员,调出战斗记录,一帧一帧地复盘,用数据指出每一个失误,并和卡尔文等“敌方”导师一起,讲解伪统御境的攻击模式和思维弱点。
杨华也穿梭于各个单元之间,用他温和的调和之力,抚平学员们因高强度训练和屡次失败而产生的焦躁、沮丧情绪,引导他们找到自身魔力与团队节奏的共鸣点。
渐渐地,变化开始产生。
学员们开始理解并适应自己的角色。诱饵不再盲目乱窜,而是学会了用假动作和预判来引导敌人的攻击;护盾们通过无数次练习,将联合施法的同步率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狙击手们则疯狂练习快速识别和锁定能量节点的技巧;指挥官们更是成长迅速,开始学会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最有利于整体的决策。
战术也被不断开发和优化。
“风筝战术!”莉莉丝在她的单元中率先实践,“保持最大射程,利用控制法术减速,诱饵拉扯,狙击手远程消耗!绝不贴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