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学宫内部,热火朝天的“科学筑基”浪潮刚刚告一段落,另一项更具颠覆性的训练,便已紧锣密鼓地展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学宫上空那层无形的灵气氤氲,洒在新建的、以坚硬青石铺就的方形演武场上时,百余名已然脱胎换骨、精神饱满的学员们,已然列队肃立。他们身上穿着统一的、由某种柔韧植物纤维编织而成的青色短褂,虽简陋,却干净利落,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力量的崭新认知。
演武场前方,林可和杨华并肩而立。与学员们略显紧张的肃穆不同,两人之间的氛围显得格外……轻松。
杨华打量着下方队列,摸了摸下巴,转头对林可笑道:“夫人,你看咱们这些弟子,三天前还大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凡人,如今往这一站,倒也有了几分‘修士’的模样,至少这精气神,比那些死气沉沉、只知道闭死关的老古董强多了。”
林可正低头看着手中一个由光线构成的、不断变幻的战阵模拟沙盘,闻言头也不抬,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揶揄:“模型数据显示,他们的平均能量等级仅相当于炼气二层到三层,个体战斗力忽略不计。‘模样’并不能在实战中转化为有效输出。另外,根据行为模式分析,你称呼他们为‘弟子’的频率,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提升了百分之三百,情感投射指数明显偏高。”
杨华被噎了一下,也不恼,反而笑容更盛,凑近了些,低声道:“我这叫‘人性化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你看陆明,现在多有点大师兄的担当了。再说了,”他促狭地眨了眨眼,“咱们这算不算是提前体验了一把‘开班授课,桃李满天下’的退休生活?虽然这‘桃李’的成长速度有点快得吓人。”
林可终于从沙盘上抬起眼,瞥了他一眼,唇角似乎极其微小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退休生活?你的数据库里对‘退休’的定义是否需要更新?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对一个低效武力体系进行技术升级和标准化改造的项目。至于‘桃李’,”她目光扫过下方的学员,“他们目前只是验证了理论可行性的初级产品,距离‘满天下’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要求,还有十七个主要技术难关需要攻克。”
“是是是,林大工程师。”杨华从善如流地点头,语气带着夸张的敬佩,“您这高标准、严要求,我辈楷模。那咱们这‘初级产品优化流水线’,下一步是不是该上点‘硬菜’了?”他指了指林可手中的沙盘。
下方队列中,站在最前面的陆明,听着两位师尊(他已经自动在心里如此称呼)那旁人听不清、但氛围明显轻松愉快的低语,心中也是暗松一口气。他虽然敬畏林可师尊的深不可测,但也愈发感受到杨华师尊的平易近人,这种奇特的组合,反而让整个学宫充满了某种……活力?
“安静。”林可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学员耳中,演武场瞬间落针可闻。
她上前一步,手中的光线沙盘随之放大,悬浮在半空,让所有学员都能看清。沙盘上,是十个简化的人形光点,正以一种复杂而精密的阵型移动、攻防。
“个体力量的提升,是基础。但在真理的体系中,一加一,永远大于二。”林可开始了她的讲解,语气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客观,“今天,你们将学习‘真理战阵’的基础理念与应用。这并非什么玄奥的合击阵法,而是一套基于团队协作、分工明确、效率最优化的……‘多人协同作战协议’。”
她的话再次让学员们感到新奇。“作战协议”?听起来像是军中令行禁止的纪律,但又似乎完全不同。
“传统修士斗法,依赖个人临场反应、法宝威能、功法克制,变量众多,结果难以预测,效率低下。”林可一边说,一边操控沙盘进行演示。沙盘上,十个代表传统修士的红色光点,乱糟糟地一拥而上,各自为战,虽然个体光芒较强,但在面对五个结成简单阵型的蓝色光点时,却被对方有条不紊地分割、牵制、逐个击破。
“而真理战阵,核心在于‘分工’与‘协作’。”沙盘上,五个蓝色光点迅速变幻位置,其中一个顶在前方,撑起一片光盾(防御位),两个在侧翼游走,释放出减缓敌人速度的力场(控制位),最后两个则在后方,凝聚能量进行精准的点射(攻击位)。五个能量等级明显低于红色光点的蓝色光点,竟然将十个红色光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看明白了吗?”林可问道,“放弃不必要的个人英雄主义,将整个团队视为一个完整的战斗系统。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防御模块负责承受伤害,确保系统稳定;控制模块负责限制敌人,创造输出环境;攻击模块负责高效转化能量,摧毁目标。信息流通、能量支援、战术调整,都需要绝对的纪律和默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