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药工业化生产的洪流尚在耳边轰鸣,真理学宫这台庞大的机器,已然将下一个颠覆的目标,锁定了修真文明另一根至关重要的支柱——炼器。
与丹道那相对隐秘的炼制过程不同,炼器,尤其是法器的炼制,其成果更为直观,与修士的战力、生存直接挂钩,也因此,其传统更为悠久,壁垒更为森严。一件强大的法器,往往意味着一名炼器大师经年累月的心血,意味着独一无二的器纹传承,意味着需要修士以心神长期温养才能如臂指使。法器,是力量,是身份,更是传承。
然而,在真理学宫,“格物院”下属新设立的“器道理性重构中心”内,这种延续了万古的传统认知,正在被无情地解构。
中心内部的风格,与丹道中心一脉相承,冷峻、简洁,充满了金属与灵晶的光泽。但此处堆放的不是灵草药材,而是各种闪烁着不同金属光芒的灵矿锭、基础胚体,以及大量正在被扫描、分析的成品法器。空气中弥漫着灵火煅烧后的余温、金属切割的细微声响,以及一种类似于硝石与臭氧混合的奇特味道。
林可站在一面巨大的光幕前,上面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动着成千上万种不同法器的器纹结构图。从最低阶的清风剑,到一些中小宗门的镇派之宝的仿制品,复杂的纹路如同纠缠的藤蔓,充满了看似玄奥却又隐含混乱的“艺术感”。
陆明、陈晓,以及另外几名在结构与能量学上展现出天赋的弟子,肃立一旁。他们的目光,既带着对传统器纹繁复之美的本能惊叹,又充满了等待将其剖析的跃跃欲试。
“传统炼器,”林可清冷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她的手指划过光幕上一柄飞剑那华丽而复杂的器纹,“其核心在于‘赋灵’与‘共生’。炼器师通过独特的器纹,将自身的灵力特性、对天地的感悟‘刻印’于材料之中,使其具备灵性,并与使用者通过长期温养,建立心神联系,最终达到‘人器合一’。”
她顿了顿,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一种手术刀般的锋利。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极致的个性化,可能诞生出与特定使用者完美契合的‘本命法宝’。但其弊端,同样致命。”
“第一,效率低下。每一件法器都是‘手工艺品’,无法量产。”
“第二,门槛极高。对炼器师的天赋、经验、精神力要求苛刻。”
“第三,性能不稳定。器纹设计充满个人风格与偶然性,优劣全凭炼器师水平,甚至状态。”
“第四,使用成本高。需要使用者投入大量时间与心神温养,且一旦损坏,维修极其困难,甚至无法维修。”
光幕上,那华丽的飞剑器纹被高亮标出了十几处能量流转不够顺畅、存在冗余回路、甚至相互干扰冲突的节点。
“更重要的是,”林可放大了一处看似精妙、实则导致能量局部逸散的器纹结构,“这些所谓的‘灵性’与‘独特性’,很多时候,不过是设计缺陷和不可控变量披上的神秘外衣。我们将剥去这层外衣。”
她挥手抹去了所有传统的法器图像。光幕上,出现了数百个被单独剥离、放大、并重新绘制的、结构简洁到极致的“基础符文单元”。
“从今天起,在真理学宫,法器将不再被视为具有‘灵性’的伙伴,而是被视为实现特定‘功能’的‘工具单元’。”
“而任何复杂的工具,都可以被分解为最基本的功能模块。”
她的指尖点亮了其中一个结构稳定、线条流畅的符文单元。
“基础模块一:‘高效能量导流符文’。功能:以最低损耗、最高效率,引导灵力从输入点流向指定区域。标准化参数:能量损耗率低于百分之零点五,导通延迟小于一毫秒。”
紧接着,另一个符文单元亮起,其结构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放大效应。
“基础模块二:‘稳定灵力增幅符文’。功能:对输入灵力进行线性放大。标准化参数:放大倍数一点五倍至五倍可调,波动率低于百分之一。”
第三个符文单元,结构致密,给人一种坚不可摧之感。
“基础模块三:‘物质结构强化符文’。功能:提升法器本体材料的物理强度与能量抗性。标准化参数:强度提升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二百,依据材料基底而定。”
第四个,线条锐利,隐隐有寒光闪烁。
“基础模块四:‘能量锋锐附加符文’。功能:在法器边缘或尖端附加高频能量波动,提升切割、穿透能力。”
还有“定向悬浮推进符文”、“基础防护力场生成符文”、“灵波侦测与反馈符文”等等……
林可将传统炼器术中那些复杂晦涩、被视为不传之秘的器纹,彻底拆解、归类、优化,最终提炼出了二十七种功能明确、结构最优、性能参数完全量化的“基础器纹模块”!
“这些,就是构成我们未来所有‘科学法器’的‘字母’。”林可的声音带着一种创造规则般的威严,“它们每一个,都经过了‘太虚演算符阵’亿万次的模拟优化,确保其性能达到理论极限,且相互之间具备标准的能量接口与物理连接规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