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郑国涛落网后的政治余震持续发酵,江东省政坛迎来新一轮洗牌。在这个关键时刻,叶瑾瑜的仕途出人意料地迎来转机。
周一早晨,林辰刚走进办公室,就接到省委组织部的紧急通知:叶瑾瑜被破格提拔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即日赴任。
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青山县乃至整个江东省政坛引起震动。45岁的女性常务副省长,在全国都属罕见。
林辰立即拨通叶瑾瑜的电话:“瑾瑜,恭喜!”
电话那头,叶瑾瑜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冷静:“谢谢。晚上有空吗?见一面。”
傍晚,两人在省城一家僻静的茶馆见面。叶瑾瑜似乎瘦了些,但眼神更加锐利,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个任命很突然。”林辰为她斟茶,“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
叶瑾瑜轻笑:“郑国涛倒台,空出位置,总有人要补上。只是没想到会是我。”
她抿了口茶,语气深沉:“这次提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山县的建设成绩。所以,要谢谢你。”
林辰摇头:“是您打下的基础好。”
“不必谦逊。”叶瑾瑜注视着他,“我走之后,省里会空出一个副厅级位置。我已经推荐了你。”
这话让林辰一惊:“我?资历还不够吧?”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叶瑾瑜意味深长地说,“郑国涛的案子牵扯甚广,需要年轻有为的干部打破僵局。”
她取出一份文件:“这是你的推荐材料,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林辰翻阅材料,发现叶瑾瑜将他的政绩梳理得井井有条,重点突出新城建设的创新性与示范性。
“这份材料...”他惊讶地抬头。
叶瑾瑜微笑:“我亲自准备的。记住,推荐你不仅因为私交,更因为你能胜任。”
两人就未来的工作深入交流。叶瑾瑜分享了许多省级层面的工作经验,让林辰受益匪浅。
谈话间,林辰注意到叶瑾瑜偶尔走神,似乎心事重重。
“有什么困难吗?”他关切地问。
叶瑾瑜沉默片刻,轻声道:“这个位置不好坐。很多人盯着,一步走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她望向窗外:“有时候真怀念在青山县的时光,虽然忙碌,但纯粹。”
这种罕见的脆弱让林辰心动。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在你身后。”
叶瑾瑜微微一颤,没有抽回手:“谢谢。有你这个朋友,是我的幸运。”
两人的手久久相握,空气中弥漫着难以言喻的情愫。
第二天,叶瑾瑜的任命正式公布。全省上下震动,祝贺与质疑并存。但叶瑾瑜以一贯的干练作风,迅速进入角色。
她的就职演说简洁有力:“我将以实干回报信任,以业绩证明价值。江东省的发展需要创新,更需要担当。”
这番话赢得满堂彩,也奠定了她务实高效的工作风格。
林辰的推荐也进入程序。由于叶瑾瑜的力荐和青山县的突出政绩,他很快被列入考察名单。
考察期间,叶瑾瑜巧妙安排林辰参与几个省级重点项目,让他在更高平台展现能力。同时,她提醒林辰注意低调,避免树敌。
“省里不比县里,水更深,人更复杂。”她告诫道,“特别是周家的残余势力,还在伺机反扑。”
果然,考察组收到多封匿名举报信,指控林辰生活作风和资金问题。但在叶瑾瑜的暗中运作下,这些指控都被查证为诬告。
一天晚上,林辰陪叶瑾瑜加班。办公室里,她揉着太阳穴,难掩疲惫。
“其实没必要这么拼。”林辰心疼地说。
叶瑾瑜摇头:“在这个位置,不拼就会被淘汰。”她忽然问,“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努力吗?”
林辰等待下文。
“因为我父亲曾经在这个办公室工作。”她轻声道,“他说过,权力不是荣耀,而是责任。我想证明,我能承担这份责任。”
这番话让林辰肃然起敬。他这才明白,叶瑾瑜的执着不仅为个人理想,更承载着家族期望。
考察结束,林辰的提拔基本确定。但在最后关头,又起波澜——一位老领导提出异议,认为林辰太年轻,需要更多锻炼。
叶瑾瑜当机立断,亲自拜访这位老领导。不知她用了什么方法,第二天老领导就改变了态度。
事后,林辰问她:“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叶瑾瑜神秘一笑:“有时候,解决问题不需要争论,只需要找到共同的利益点。”
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省一级的玩法。不像县里,非黑即白。”
林辰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任命书终于下达:林辰任省发改委副主任,分管区域经济发展。这个位置权力不小,但更是个烫手山芋——正值经济转型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赴任前,林辰回青山县交接工作。百姓自发前来送行,场面感人。沈清秋默默整理行装,眼中满是不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