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对于林野和苏晓来说,是风暴眼中难得的平静与积累。
苏晓大部分时间都在医疗舱中度过。先进的再生技术配合她自身顽强的体质,肩头的枪伤以惊人的速度愈合,虽然尚未完全恢复如初,但已不影响基本的活动,只是剧烈战斗仍需谨慎。她利用空闲时间,在基地的战术模拟系统里进行恢复性训练,并仔细研究阿 Moon 带来的、关于平衡会城北据点外围结构的情报。
林野则完全沉浸在了“织梦者回响”之间和档案室中。
在回响之间,他的精神力不仅完全恢复,甚至比之前更加凝练和充沛。他开始尝试更精细化的操作:不再是粗暴地覆盖或植入记忆,而是像微雕艺术家一样,尝试编织更细微的情绪暗示,构建更稳定、更不易被察觉的短期记忆幻境。他甚至开始摸索如何利用精神力构筑简单的意识防护,抵御外界的精神干扰——这在与李曼或未来可能遇到的精神操控类敌人对抗时至关重要。
档案室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里面的资料并非系统的教材,更多是织忆者先辈们留下的札记、心得片段,以及老顾收集整理的、关于旧世界文明和异能起源的推测性文献。
从那些残缺的、带着个人感悟的文字中,林野对“织梦者”和“记忆”有了更深的理解:
记忆并非固定:它并非刻在脑中的碑文,而是不断被重新编织和诠释的动态结构。强烈的情绪会扭曲它,时间会模糊它,而“织梦者”的能力,本质上是介入并引导这一过程。
情绪是记忆的粘合剂与颜料:最牢固的记忆往往与最强烈的情感绑定。理解了目标的情绪,就能更有效地找到其记忆结构的支点。
“记忆之渊”的禁忌:多位先辈在札记中警告,深度连接或试图掌控“记忆之渊”是极其危险的行为。那里蕴藏着超越个体承受极限的信息洪流和集体潜意识的暗面,强行接触可能导致意识被同化、撕裂,或释放出无法控制的“概念实体”(或许“观察者之眼”就是其中之一?)。
织梦者的责任:一位先辈用潦草的字迹写道:“吾等非记忆之主,仅为秩序之维护者。编织幻梦,亦需守护真实之底线。心若迷失,力量即成诅咒。”
这些碎片化的知识,逐渐在他脑海中拼凑出关于自身能力和所处位置的更完整图景。他不再仅仅将能力视为工具,更开始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伦理与风险。
这天傍晚,林野、苏晓和阿 Moon 聚集在大厅,对着全息投影上显示的城北据点结构图进行分析。
“据点原本是一个旧时代的地下战略储备库,结构坚固,易守难攻。”阿 Moon 指着投影,“主要出入口有三个,都有重兵把守,而且肯定有能量探测和反隐形装置。李曼经常在这里出没,内部结构可能还被她的空间能力改造过,情报并不完全准确。”
“强攻不可取。”苏晓冷静地分析,“我们需要潜入,或者制造混乱,调虎离山。”
“我的能力或许可以帮忙制造混乱,或者伪装。”林野开口道,经过几天的沉淀,他对自己能力的运用更有信心了,“我可以尝试影响守卫的感知,制造假警报,或者让我们伪装成他们的人混进去——当然,这需要近距离接触并获得他们的记忆碎片作为‘样本’。”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风险极高。
“样本获取是个问题。”阿 Moon 蹙眉,“而且,据点内部肯定有精神防护措施,你的能力能突破吗?”
“我不确定,”林野老实回答,“但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可能成功的方式。而且……”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在回响之间冥想时,我隐约有种感觉……我的能力,或许对平衡会那种冰冷的精神操控,有一定的……克制或者干扰作用。”
这种感觉很模糊,源于他与蚀灵虫战斗时钥匙的异动,以及他精神力本质与平衡会力量属性的某种对立感。
就在这时,大厅中央的星图投影突然轻微地波动了一下,一个原本暗淡的光点闪烁起柔和的白光。同时,基地内响起了三声短促的提示音。
“G先生来了!”阿 Moon 立刻站起身。
片刻后,通道门滑开,老顾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神色间带着一丝风尘仆仆的疲惫,但眼神依旧睿智而深邃。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苏晓身上,微微点头:“恢复得不错。”然后看向林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看来,‘回响之间’对你很有帮助。”
“G先生。”林野和苏晓同时问候。
老顾走到星图前,看着那个闪烁的光点,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我这次出去,查到了一些事情,也确认了一些猜测。”
他转向三人,语气凝重:“首先,赵磊还活着,但情况不乐观。陈默似乎在用他做某种‘能量共鸣’实验,试图追溯和定位与赵磊异能同源的其他强化系能力者,或者……更糟糕的,想通过他狂暴的能量反应,来感应某些深层空间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