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改进了风道,让热风能够更均匀地吹入炉膛。
他们调整了炉壁的弧度,让铁水和炉渣能更高效地分离。
他们甚至在毕湛的建议下,在焦炭中混入了一种磨成粉末的特殊石灰石,作为“助熔剂”。
七日后,第二号高炉点火。
这一次,出铁的时间,比第一次缩短了整整两个时辰!
产出的铁水,色泽更加纯净,杂质更少!
当第一批用“炒钢法”与“百炼钢”技术结合,锻造出的全新制式兵器,摆放在民兵队面前时。
所有人都被那闪烁的寒光,晃得睁不开眼。
那是一种全新的环首刀。
刀身比旧式的长了三寸,也更窄,刀背加厚,刀刃处呈现出一道肉眼可见的、如同水波般荡漾的“烧刃纹”。
民兵队长大壮,拿起一柄新刀,又拿起一柄从黑石坞缴获的“精良”旧刀。
他深吸一口气,双刀互砍!
“锵!”
一声脆响。
在所有人倒吸冷气的注视下。
那柄旧刀,应声而断!
而新刀的刀刃上,连一个豁口都没有!
“我的娘咧!”
大壮怪叫一声,看着手中的新刀,眼神狂热得像是在看自己的亲爹。
破甲箭头、加固了枪头的长矛、乃至小巧锋利的匕首……
崭新的武器,如流水般从锻造炉中产出。
桃源村的武备,在短短十数日内,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飞跃!
紧随其后的,是农具的换代。
曲辕犁那最易磨损的犁头,换上了坚不可摧的钢制犁头。
开垦荒地的锄头、砍伐树木的斧头、收割作物的镰刀……所有木制农具的关键部位,都镶嵌上了钢铁的“牙齿”。
村民们拿着这些造型依旧熟悉,但分量和质感却截然不同的新农具,简直爱不释手。
一个老农用新钢锄去刨一块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地,只听“咔嚓”一声,坚硬的冻土层竟被轻易翻开,而锄刃毫发无损。
老农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那柄钢锄,亲了又亲。
“神仙用的宝贝啊!”
有了神兵利器,有了充足的食物,赵沐笙筹谋已久的,桃源村的第一个超级工程,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筑城!
“以西侧山壁为天然屏障,环绕整个村落,建造一道底宽两丈,高三丈,绵延三里之长的护村石墙!”
当赵沐笙在“朝会”上,宣布这个宏伟的计划时。
所有村民,都热血沸腾!
若是从前,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现在,他们有削铁如泥的钢凿,有坚不可摧的铁锤,有吃不完的土豆和肉汤,更有那个无所不能的、神仙般的村主!
“建!”
“村主让俺们干啥,俺们就干啥!”
“给子孙后代,建一个铁打的家!”
村民们的劳动热情,被彻底点燃。
在赵沐笙的亲自指挥和毕湛的专业规划下,数以百计的村民,被分成了采石队、运输队、夯土队、木工队……
整个桃源村,变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赵沐笙更是身先士卒,他那身非人的巨力,成了工地上最恐怖的“人形起重机”。
数百斤的巨石,他单手就能举起,精准地安放在墙基之上。
需要十数人才能拉动的夯土巨槌,他一人便能挥舞如飞。
在他的带动下,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
城墙的雏形,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
大雪,终于在半个月后,渐渐停歇。
被困在村中的钱氏商队,也终于等来了可以离开的日子。
临行前,钱富带着所有伙计,郑重地来到村口,向赵沐笙辞行。
他们所有人都换上了干净厚实的冬衣,气色红润,与半个月前那副难民模样,判若两人。
“仙长活命大恩,钱富与五十三个兄弟,永世不忘!”
钱富对着赵沐笙,行了五体投地的大礼。
“此去经年,不知何日才能再报仙长大恩。唯有……”
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卷泛黄的绢帛,双手奉上。
“这是我钱氏商队,耗费三代人心血,绘制的从关中到蜀地,再到荆襄的商路舆图。沿途的山川地理、坞堡分布、关隘要津,尽在其中。此物,或许对仙长有些微用处。”
赵沐笙的眼中,闪过一抹赞许。
这个钱胖子,是个人精。
他知道自己缺的不是钱,而是信息。
这份详细的商路图,其价值,远胜那几车丝绸。
“你有心了。”
赵沐笙收下舆图,随即对孙芷君使了个眼色。
孙芷君会意,立刻命人抬来了几个沉重的木箱。
“钱掌柜,这是我们村主,回赠你的礼物。”
木箱打开。
一箱,是十坛密封好的陶罐,刚一打开,那股霸道而醇厚的酒香,就让所有伙计都猛地吸了吸鼻子。
正是让他们魂牵梦萦的“神仙酿”!
另一箱,装的却不是什么金银,而是二十柄崭新的,寒光闪闪的钢制环首刀,以及五十个锋利无比的破甲箭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