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一丝燥热,吹拂着校园里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叶,沙沙作响。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段时间,但空气中已然漂浮起一股属于高三前的、若有若无的紧迫感。然而,在林长青的世界里,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紧张与期待,正伴随着一个项目的最终节点,而达到顶峰。
《星尘物语》,在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开发、测试、反复修改和优化后,终于要迎来它的正式上线。
上线前夜,林长青罕见地有些失眠。他躺在床上,闭着眼,脑海中却如同走马灯般闪过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与赵伟团队在咖啡馆里激烈的技术讨论,在网上筛选美术素材时的挑剔与权衡,独自修改策划案到深夜的孤灯清影,还有苏雨晴那一次次无声的支持和恰到好处的关心。
这不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工具,更像是他亲手孕育、并即将推向世界的第一个“孩子”。它承载着他的商业构想,验证着他超越时代的眼光,也凝聚了他和团队所有人的心血。
第二天是周六,原本是休息的日子。但林长青一大早就来到了与赵伟团队约定好的小办公室——这是他用近期部分股市收益租下的一个临时据点,便于集中部署和监控。
房间里弥漫着咖啡和电脑散热器的混合气味。赵伟、孙伟、李哲三人早已就位,眼睛下面都带着熬夜的痕迹,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几台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代码和服务器监控界面。
“服务器负载均衡最后检查完毕!”
“数据库连接池测试正常!”
“所有静态资源已上传至CDN节点!”
一道道指令和汇报在小小的空间里快速传递,气氛如同大战前的指挥所,紧张而有序。
林长青站在他们身后,目光沉静地扫过各个屏幕。他没有插手具体的技术操作,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定心丸。他清晰地记得,在最后一次测试中,他动用天眼通感知到一个在高并发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极其隐蔽的数据竞争问题,并及时提醒团队进行了修复。这种对潜在风险的敏锐直觉,早已让赵伟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林总,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放注册入口!”赵伟深吸一口气,转过头,语气郑重地向林长青汇报。不知从何时起,他们私下里开始用“林总”来称呼他,这并非戏谑,而是对他能力和魄力的真心认可。
林长青点了点头,走到主控电脑前。他的手指悬在决定性的回车键上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比平时略快了一些。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他那根即将按下启动键的手指上。
这一刻,他仿佛不是在启动一个游戏,而是在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没有犹豫,他的指尖稳稳落下。
“回车。”
指令发出。服务器后台的日志开始飞速滚动,代表着注册通道正式开启。团队预先安排好的、在几个目标学生论坛和早期游戏社区发布的宣传贴,也同步生效。
上线了。
接下来的时间,是在一种混合着期待和焦虑的寂静中度过的。众人紧盯着后台数据监控屏幕,上面显示着实时的用户注册数、在线人数和服务器各项性能指标。
最初几分钟,数据增长缓慢,如同涓涓细流。李哲有些坐不住,忍不住来回踱步。孙伟紧抿着嘴唇。赵伟则不停地刷新着页面。
林长青依旧平静。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知道,口碑的发酵需要时间,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传播远不如后世发达的年代。
他回想起自己设计的核心玩法——那种轻松治愈的画风,简单易上手的操作,以及最具粘性的“好友互动”系统。他相信,只要有人进来,就有很大可能会被吸引,并自发地分享给朋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大约半小时后,赵伟忽然发出一声低呼:“来了!注册曲线开始抬头了!”
林长青立刻回到屏幕前。果然,代表注册人数的曲线,不再平缓,开始呈现出一种稳定上升的趋势。同时,在线人数也开始缓慢增加。
“论坛那边有反馈了!”李哲兴奋地指着另一台电脑,“有好几个人在问怎么加好友,夸画面可爱!”
“服务器压力还在健康范围内。”孙伟也报告了好消息。
数据的溪流,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宽,变急。
到了中午,注册用户数突破了一千。下午,这个数字变成了三千。后台开始出现玩家们留下的、充满新奇和喜悦的评论:
“这游戏太解压了!种菜收菜好快乐!”
“谁能告诉我怎么偷……哦不,是‘收集’好友的胡萝卜?嘿嘿。”
“画风爱了爱了!已安利给室友!”
看着这些鲜活的反馈,办公室里紧绷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成就感。李哲和孙伟甚至激动地击了一下掌。
赵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看向林长青:“林总,我们……好像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