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开创时代,总不能让我们这些人,饿着肚子,陪你一起喝西北风吧?
尤其是,这个问题,是由他,工部尚书张纶,问出来的。
这其中的意味,就更加深长了。
他,作为“皇家营造行”这个未来庞大“利益共同体”的,三大巨头之一,此刻,本该是苏明理最坚定的盟友。
但他,却第一个,跳出来,“发难”。
这,便是官场老狐狸的,生存智慧。
他,是在撇清关系,也是在……试探底线。
他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告诉大家:我张纶,和你苏明理,只是“生意伙伴”。我支持你,是因为你能给我,给工部,带来利益。但如果,你的“理想”,需要损害到我们现实的“利益”,那我,第一个,不答应!
他这番话,也立刻,引起了在场,无数人的共鸣。
尤其是,那些,被苏明理那宏大的“新时代”蓝图,搞得有些心慌意乱的,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们。
“张尚书,所言极是啊!”户部尚书潘恩,立刻,找到了插话的机会。他抚着自己的胡须,一脸忧国忧民地说道,“苏先生的‘格物之道’,固然,是为我大周,开辟了新途。只是,凡事,都需量力而行。我听说,格物总局开衙不过一月,圣上赏赐的十万两内帑银,便已……所剩无几。如今,又要大兴土木,营造西苑。这……这后面的开销,怕不是个小数目啊。”
他这番话,看似是在为国家财政担忧,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向御座之上的嘉靖皇帝,上眼药。
——陛下,您看。您这位“苏先生”,花钱,可是如流水一般啊!他那个“聚宝盆”,还没见到影子,您自己的小金库,可就要先被他给掏空了!
严嵩,看着这一幕,那双微微眯起的老眼里,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知道,张纶,这个看似已经倒向了苏明理的墙头草,终究,还是个,可以被“利益”二字,随时拉拢回来的,聪明人。
苏明理,你可以用“道”,去征服人心。
但最终,决定人心的,还是……“钱”。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聚焦到了苏明理的身上。
他们都在等着看,这个,刚刚还在畅谈着“天理物理”的“神童”,将如何,来回答这个,充满了铜臭味,却又无比致命的,现实问题。
嘉靖皇帝,那刚刚才被“格物之道”点燃的,狂热的眼神,也渐渐地,冷却了下来。
他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对啊。
先生的“道”,是好的。
先生的“神器”,也是好的。
可是……朕的内帑,好像,真的,不太充裕了。
他看着苏明理,眼神中,多了一丝,询问。
苏明理,迎着所有人的目光。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被诘问的窘迫。
他只是,看着张纶,平静地,反问道:
“张尚书,觉得,很贵吗?”
张纶一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自然是……价值连城。”
“那好。”苏明理,笑了。
他伸手指了指,那块,坚不可摧的水泥砖。
“敢问张尚书,这样一块,坚逾钢铁,水火不侵的‘神石’。若用来,铺设京城的主干道。可以让官道,百年之内,无需修缮,雨天不泥,雪天不滑。您觉得,它,值多少钱?”
他又指了指,那根,万世不易的标准尺。
“再敢问张尚书,这样一根,可以为天下所有营造、商贸、军械,立下统一规矩的‘母尺’。它可以,为我大周,每年,减少因度量衡混乱,而造成的,数以百万两计的损耗与纠纷。您觉得,它,又值多少钱?”
苏明理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两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张纶,敲在了户部尚书潘恩,敲在了所有,自以为抓住了苏明理“软肋”的官员们的心上!
他们,都被问住了!
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他们,无法回答!
因为,这两样东西的价值,已经,无法用简单的“金银”,去衡量了!
那是一种,战略性的,足以改变整个国家基础设施和社会运转效率的,无价之宝!
张纶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又一次,掉进了这个孩子,挖好的陷阱里。
他本想用“成本”,来攻击苏明理。
结果,苏明理,却反手,用“价值”,将了他一军!
“怎么?”苏明理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近乎于嘲讽的弧度,“张尚书,算不出来了吗?”
“也难怪。毕竟,在诸位大人的眼中,只有,从国库里,拨出去的银子,才叫‘钱’。”
“而那些,可以为国家,节省下来的,可以为百姓,创造出来的,无形的财富,在你们的账本上,是从来,都不会被记录的。”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诛心!
几乎是,指着满朝文武的鼻子,骂他们,是一群,只会花钱,不会挣钱,更不懂得,什么是“长远投资”的,账房先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