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县的春寒裹着洼地的潮气,浸得人骨头缝都发疼。乔郓踩着黏腻的黑泥,裤脚卷到膝盖,泥浆顺着小腿往下淌,手里的杨木杆时不时戳向育秧棚的竹架——棚顶的茅草被昨夜的寒风刮得漏了洞,里面的秧苗蔫头耷脑,叶尖泛着焦黄色。“这地方不仅洼,还冷,”他对身后的赵虎道,“普通育秧法根本不行,秧苗刚冒芽就被冻坏,再加上乡绅搞的‘祭河神’,农户们不敢用新法子,真是难上加难。”
赵虎扛着一台“暖棚育秧耧”的模型,枣木架上缠着细密的竹条,能撑起半透明的油纸棚,底部装着带加热槽的铁铧——是王月瑶结合峄县的春寒改的,加热槽里可放炭火盆,给秧苗保温。“刚才问了李老爹,”他抹了把冻红的鼻尖,“乡绅周八爷每年春分都搞祭河神,逼农户捐钱,说是‘不祭河神,秧苗必死’,去年有农户没捐钱,刚育的秧就被他的打手踩烂了。”
村头的河神庙前,已经搭起了简易的祭台。周八爷穿着绸缎马褂,手里捻着佛珠,正指挥家丁搬祭品:“每户捐五文钱,少一文都别想领‘神水’育秧!”人群里,一个须发斑白的老汉蹲在地上叹气,是村里的老育秧能手李老爹,他身边的竹筐里,装着几株冻坏的秧苗,叶片蜷缩得像晒干的草。
“李老爹,这秧苗怎么回事?”苏婉提着药箱走过去,蹲下身翻看秧苗,指尖触到冰凉的叶片,“是冻的,根还没坏,还有救。”她从药箱里拿出一个陶罐,里面是橙黄色的“暖苗汤”,“这是用生姜、艾叶和桂皮熬的,兑水浇在秧根上,能提高抗寒力,再搭个暖棚,三天就能缓过来。”
王月瑶蹲在旁边,快速组装育秧耧模型:“这暖棚耧能一边育秧一边搭棚,油纸棚透光还保暖,加热槽里放炭火盆,晚上也冻不着秧苗。峄县的洼地泥稀,耧脚加了宽铁掌,不会陷进去。”
乔郓激活信息探查扫过秧苗和祭台:
【作物:水稻秧苗(低温冻伤,存活率30%)】
【核心问题:春寒(夜间温度低至5℃,低于育秧所需10℃)+ 周八爷借祭河神敛财(每年贪墨捐钱超百两)】
【解决方案:苏婉“暖苗汤+育秧暖棚”+ 王月瑶“加热育秧耧”+ 揭穿祭河神骗局(林砚已查到周八爷贪墨账本)】
【潜在冲突:周八爷可能在祭典上煽动农户闹事,破坏试育秧】
“李老爹,”乔郓走过去,递过一把新编的竹耙,“咱们先搞半亩试育秧棚,暖苗汤和育秧耧都由互助会出,要是失败了,损失算我们的;要是成了,再推广,咋样?”
李老爹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又很快黯淡:“周八爷不会答应的,他说新法子是对河神不敬,会降灾的。”
“敬神不如敬田,”乔郓指着他筐里的秧苗,“河神没保住你的秧苗,咱们的法子能,你信我一次。”
当天下午,试育秧棚就在李老爹的田边搭起来了。苏婉带着两个妇人熬制暖苗汤,大铁锅里的生姜和艾叶翻滚着,橙黄色的汤汁冒着热气,辛辣的香气驱散了寒意。她用木勺将汤均匀浇在秧苗根部,冻蔫的秧苗仿佛瞬间精神了些。王月瑶和铁匠一起,给育秧耧的加热槽装炭火盆,油纸棚撑起后,棚内温度明显升高,李老爹伸手探了探,惊讶道:“真暖和!比俺家炕头还热乎!”
傍晚,周八爷的家丁找到试育秧棚,一脚踹翻了炭火盆:“谁让你们搞这些妖物的?周老爷说了,明天祭河神,所有人都得去捐钱,敢私育秧的,拆了他家的棚!”
赵虎立刻上前,枣木杆一横:“光天化日,仗势欺人,不怕官府治罪?”家丁们见状,骂骂咧咧地走了,留下话:“明天祭典上,有你们好看的!”
陈默和林砚连夜从滕州赶来,林砚推了推眼镜,将一本账册拍在桌上:“查清楚了!周八爷每年祭河神的捐钱,只花十两买祭品,剩下的都进了他自己腰包,去年还把‘神水’换成了普通河水,掺了点朱砂骗农户。”
陈默捻着胡须,沉声道:“明天祭典上,让李老爹当众说出自家秧苗被冻坏,而试育秧棚里的秧苗活了的事;林砚把账册交给来观礼的县丞;乔郓你负责镇住场面,防止周八爷的打手闹事。”
第二天一早,河神庙前挤满了农户。周八爷站在祭台上,高声喊道:“今年河神发怒,秧苗难育,每户捐五文钱,求神水保佑,不然今年颗粒无收!”他刚说完,李老爹突然站出来,手里举着两株秧苗:“大家看!这株是俺家冻坏的,这株是乔主事暖棚里育的,活得好好的!周老爷的神水去年没保住俺的秧,乔主事的法子能!”
农户们哗然,纷纷围过来看秧苗,试育秧棚里的秧苗翠绿挺拔,和自家冻坏的形成鲜明对比。周八爷脸色一变,厉声喊道:“胡说!这是妖术!来人,把他的秧苗抢了!”
家丁们冲上来,刚要动手,赵虎带着护院拦住他们。乔郓走上祭台,拿起桌上的“神水”陶罐,倒出一点水在手里,闻了闻:“这就是神水?不过是掺了朱砂的河水,骗谁呢?”他举起林砚递来的账册,“周八爷,这是你每年贪墨捐钱的账本,县丞大人就在那,你敢给大家念念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