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居静室内,林砚盘膝而坐,双目紧闭,周身气息剧烈波动。
体内原本如江河般平稳流淌的文气,此刻却如同沸腾的岩浆,汹涌澎湃,冲击着四肢百骸。
脑海中,代表四种核心意境的星辰——《正气歌》的浩然、《侠客行》的潇洒、《师说》的理性、《少年华夏说》的朝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碰撞,光芒交织,彼此间的界限正在模糊,仿佛要熔铸成一炉!
那层阻碍他许久的瓶颈,发出了清晰可闻的“咔嚓”声,裂纹迅速蔓延。
突破,就在此刻!
林砚心无旁骛,全力运转功法,引导着这股磅礴的力量,他不再试图强行分离或压制任何一种意境,而是顺应其自然融合的趋势。
他回想起观星台感应到的星辰运转,回想起华夏文明中“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至高理念。
文气的根本,或许不在于泾渭分明的属性,而在于一种包容万象、生生不息的“道”的境界。
“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心中默念《道德经》的箴言,林砚的精神高度集中,仿佛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
沸腾的文气渐渐平息下来,不再是狂暴的冲击,而是化作一种温润而浩瀚的能量洪流,如同百川归海,自然而然地冲刷着那层脆弱的壁垒。
“轰!”
一声只有林砚自己能听到的巨响在体内炸开,瓶颈彻底破碎!
刹那间,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经脉被拓宽了数倍,变得更加坚韧。丹田之中,原本氤氲的文气凝聚成了一片更加凝实、更加璀璨的“气海”,四种意境的光芒在其中和谐交融,形成了一种更加深邃、更加包容的力量本质——它既有浩然的刚正,又有潇洒的灵动,既有理性的清明,又有朝气的蓬勃,浑然一体,圆融无碍。
他的精神力也随之暴涨,感知范围扩大了数倍,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入微,甚至能隐约感应到空气中更细微的能量流动和远处模糊的生命气息。
脑海中【文明图鉴】的光芒也变得更加凝练,边缘那片映照星空的区域更加清晰,与真实星辰的联系似乎也紧密了一丝。
这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
他感觉自己的实力,比突破前强大了数倍不止,如果按照这个世界的武道境界粗略类比,他此刻的文气修为,或许已经稳稳踏入了“开元境”中高阶的门槛,而且其品质和特殊性,远非普通罡气可比。
良久,林砚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神光内敛,却深邃如星空。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气息悠长而纯净。
感受着体内澎湃而圆融的力量,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自信,这次突破,来得正是时候!为即将到来的帝都之行,增添了最重要的筹码。
他并未立刻出关,而是继续静坐,稳固境界,熟悉着这股全新的力量。
他尝试着调动文气,发现运转更加如意,意境的转换融合几乎心念一动即可完成,威力也大增。
他甚至能初步将一丝融合后的文气外放,形成一层淡淡的、具有防护和宁神效果的光晕。
三日后,林砚出关。
他的气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少了几分少年的锐气,多了几分沉稳与深邃,但眼神中的坚定与朝气却更加内蕴。
顾青源院长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他的变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和欣慰,并未多问,只是勉励他戒骄戒躁。
突破之后,林砚处理各项事务更加得心应手,理论文章的撰写更加流畅深刻;与研讨班学子的交流,往往能一语中的,令人茅塞顿开;甚至与韩立研究手稿阵法时,也能提出更精妙的见解。
南宫瑶见到他时,冰蓝色的眼眸中也掠过一丝讶异,似乎感受到了他气息的变化,但依旧保持沉默,只是配合演练更加默契。
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
帝国历灵潮复苏107年秋,星辉学院代表队正式启程,前往帝都天启城。
带队的是文学院一位德高望重的副院长和武道院一位实力强大的导师,成员除了林砚和南宫瑶外,还有几位在各自领域表现优异的学子作为随行观摩。
告别了顾青源院长、苏沐清、韩立、孙晓等送行的师友,林砚和南宫瑶登上了前往帝都的专用高速磁悬浮列车,列车呼啸着驶出金陵站,窗外的景物飞速后退。
车厢内,南宫瑶坐在靠窗的位置,依旧清冷少言,大部分时间都在闭目养神或阅读资料。
林砚则坐在她对面,望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心中波澜起伏。
从江城到金陵,再从金陵到天启,他的脚步越走越远,舞台也越来越大。
这一次,他将直面帝国最核心的势力,文道的理念将接受最严峻的考验。
列车穿过广袤的平原,越过连绵的山脉,经过一座座繁华的城市。
沿途的风景,展现了帝国的辽阔与强盛,但也偶尔能看到一些荒芜的土地、废弃的城镇遗迹,提醒着人们灵潮复苏初期的动荡与艰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