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伏诛已过旬日,临安城却未恢复往日的宁静。陆明远在保和堂整理遗物时,发现太医药箱夹层中藏着一份名册,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朝中官员的姓名,每个名字旁都标注着奇怪的符号。
这是...太医的字迹。陆明远对着烛光细看,但他为何要记录这些?
林素问轻抚尚未痊愈的伤口,凑近细观:你看这几个名字旁的标记,与我们在金营见过的密信上的符号相同。
赵瑗闻讯赶来,见到名册后神色凝重:这些都是近年来升迁较快的官员。莫非太医在朝中还有同党?
三人仔细核对,发现名册上共有十七人,分布在六部九卿各个衙门。最令人不安的是,其中几人竟是主战派的中坚力量。
会不会是反间之计?林素问提出疑虑,太医死前故意留下这份名册,让我们自乱阵脚。
陆明远取来特制药水涂抹名册,纸面渐渐显现出暗记:你们看,这几个名字的墨色较新,应是后来添加的。
正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叩门声。小学徒慌张来报:师父,万胜门外发现一具尸体,临安府请师父前去验看。
万胜门外的运河边,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府衙差役分开人群,引陆明远来到河岸。
死者是个中年文士,面容被河水泡得发白,但依稀可辨其容貌。陆明远验尸时,发现他指甲缝中藏着些许紫色粉末。
这是...西域紫金砂?陆明远小心收集粉末,此物罕见,只在宫中御药房有备存。
林素问检查死者衣物,在腰带夹层中找到半块令牌:是工部的出入令牌!
赵瑗接到消息后,立即排查工部官员,发现员外郎张文远已失踪两日。经辨认,死者正是张文远。
名册上有他的名字。陆明远翻开名册,而且他的标记是红色的。
更蹊跷的是,张文远生前最后经办的事务,是检修皇宫排水系统。韩世忠亲自带人查验,在排水渠中发现了一包未使用的紫金砂。
他要在宫中下毒?赵瑗震怒。
陆明远却摇头:紫金砂单用无毒,需与其他药物配合。而且...这包药分量太少,不足以造成危害。
林素问忽然道:你们可记得,太医曾提过组织有三个头目?
众人恍然。青蛇、白蛾已除,剩下的黑蝎,或许就隐藏在这份名册之中
为引出黑蝎,陆明远故意在太医头七那日,于保和堂设灵祭奠。堂前白幡飘动,香烛缭绕,他跪在灵前焚化纸钱,暗中观察来往吊唁之人。
果然,一个戴斗笠的男子在灵前驻足良久,往火盆中投下一枚铜钱。陆明远注意到他投钱时,手指在火盆边缘轻叩三下。
待男子离去,陆明远检查火盆,在边缘发现新刻的记号——正是名册上出现的符号。
他在传递消息。林素问低声道。
赵瑗派人跟踪斗笠男子,发现他最终进入了一处看似普通的绸缎庄。这绸缎庄位置特殊,后门正对着一处废弃的漕运码头。
要不要立即抓捕?韩世忠请示。
陆明远沉思片刻:不如将计就计。他们既然要传递消息,我们便送他们一个好消息
三日后,临安城中流传开一个消息:陆明远因救治洪水伤员时感染恶疾,已卧床不起。
当夜,果然有人潜入保和堂。来人身手矫健,直扑陆明远卧房。就在他举刀欲刺时,林素问的剑已抵住他的后心。
黑蝎,等候多时了。
被擒的刺客出人意料地年轻,不过二十出头。他面对审讯一言不发,眼神中却无惧色。
陆明远为他诊脉,发现脉象奇特:你中了蛊毒?
年轻人终于动容:你...你怎么知道?
我是大夫。陆明远银针轻刺他穴位,这蛊毒每月发作一次,需服解药缓解。下蛊之人,可是太医?
年轻人咬牙道:他抓了我妹妹...
原来太医以他妹妹的性命相挟,逼他充当信使。真正的黑蝎,从未露面。
每次传递消息,都是通过死信箱。年轻人交代,我从未见过上线。
根据他提供的线索,陆明远在漕运码头找到一个暗格,里面藏着数封密信。其中一封信上写着:腊月廿三,子时,太庙。
他们要在大祀之日动手!赵瑗震惊。
腊月廿三是皇家祭祖大典,皇帝将率百官赴太庙行礼。若在此时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陆明远仔细研究密信,发现墨迹中混有金粉:这是...宫中专用的墨锭。
线索再次指向皇宫内部。
太庙祭祀在即,宫中忙碌非常。陆明远以检查御药为名入宫,暗中查访使用金粉墨锭之人。
在翰林院,他偶遇正在草拟祭文的学士周文渊。这位老学士德高望重,曾为三朝帝王侍讲。
陆大夫来得正好,周文渊咳嗽着说,老夫近日胸闷不适,可否为老夫诊脉?
陆明远诊脉时,注意到他书案上的墨锭正是掺有金粉的特制品。更巧的是,周文渊的姓名也在太医的名册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