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七月初,南京城外。
内阁大学士兼海关尚书杨嗣昌,奉旨南行。与他同行的,是辽东副总兵何可纲,以及其从宁远带来的五千精锐关宁铁骑。这支杀气腾腾的队伍,目的地直指东南第一站——宁波府。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封盖有皇帝随身小玺的密信,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扬州。
天津卫指挥使、总兵官郑芝龙展开密信,快速浏览一遍,那双眼睛立刻眯了起来,嘴角掠过一丝笑意。皇帝让他暂缓漕运,即刻率领麾下舰队去宁波,与杨嗣昌汇合,一切听从杨嗣昌安排。而事的报酬,是二十张价值不菲、可自由通商的“海关勘合文书”——并且是免费的。
“陛下真是越来越上道了!”我们的“大明忠臣”郑芝龙抚掌轻笑,当即下令:“传令各舰,升帆起锚!目标——浙江宁波府!”
他麾下的舰队久经战阵,效率极高,不过半日便已集结完毕,扬帆出海。站在旗舰的甲板上,郑芝龙甚至还颇有闲情逸致地亲笔写了一封回信,令快船送回南京。
信中,他的语气恭敬中透着亲昵:
“陛下圣鉴:臣郑芝龙接旨,欣喜万分!陛下但有驱使,臣万死不辞!臣之舰队已全速驶向宁波,必如期抵达。陛下放心,杨阁老便是陛下之化身,他指东,臣绝不往西;他指南,臣绝不瞟北!定将差事办得漂漂亮亮,不负圣恩!”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随信竟还附上了一张制作“冰镇酸梅汤”的详细配方,并特意叮嘱道:“…此乃臣家夏日消暑之秘方,滋味甘酸,生津止渴,特献于陛下。然陛下万金之躯,此物虽好,切不可贪杯多饮,恐其性寒凉,伤了龙体…”
朱由检在南京收到这封回信和酸梅汤配方时无奈地笑骂一句:“这个郑芝龙…”
杨嗣昌的车驾甫一抵达宁波府衙,尚未不及更衣歇息,便即刻派出直属海关总署的郎官数人——持内阁钧令与皇帝中旨,疾赴市舶司衙门,严令封存并接收所有账册档籍。
他本人则坐镇府衙正堂,与辽东副总兵何可纲、天津卫指挥使总兵郑芝龙紧急磋商。何可纲带来的关宁铁骑已控扼城内各处要害,其人以辽东边事的酷烈手段着称,主张即以军法肃清顽抗;郑芝龙则谈笑自若,言海上纵横、舰船调派之事易如反掌,尽在掌握。
三人方议定大略,堂外骤然响起一片惶急的脚步声。先前派去的一位海关部郎官踉跄奔入,袍袖沾满黑灰,官帽歪斜,声音因惊怒而颤抖:
“部堂!二位军门!大事不好!市舶司衙门……起火了!”
杨嗣昌骤然起身:“何处起火?速遣人扑救!”
“是…是存放历年账册、文牍的册库重地!火起突兀,顷刻燎原,我等根本无法近前!所有账册档籍……恐已……尽数焚毁!”
话音未落,一名何可纲麾下的辽军哨官按刀疾入,抱拳沉声道:“禀部堂、军门!末将率人赶到时,火场四周已有泼洒火油之痕,绝非意外!且有数十名市舶司旧役杂聚门前,以‘救火’为名,持械喧嚷,阻我人马深入查探!”
堂内空气瞬间凝固。
何可纲五指猛地攥紧刀柄:“好贼子!竟敢如此!”
郑芝龙面上惯常的笑容收敛,慢声道:“这火烧得……倒是干净利落。”
杨嗣昌缓缓坐回椅中,他预料到会有抵抗,却未想到对方的反击来得如此迅猛、如此决绝!这把火,不只是在销毁罪证,更是在给他这个钦差海关尚书一个明目张胆的下马威,一场赤裸裸的挑衅。他派去的不是旧体系官员,而是自家海关部的郎官,此举无疑是对皇权新政的正面宣战。
“好,好一个‘意外走水’!”他冷笑一声,声音不大,却带着寒意,“本阁亲奉皇命,人还未坐稳,账册就先成了灰烬。这宁波府,当真是给了本阁一个好大的见面礼!”
他猛地看向何可纲,语气斩钉截铁:“何军门!”
“末将在!”
“即刻派你的人,将那火场给本阁围了!所有在场人员,无论是市舶司旧吏还是救火夫役,一个不许放走,全部就地看管!有敢冲击军阵、试图逃离者,以抗旨谋逆论处,立斩不赦!”
“得令!”何可纲抱拳,转身便大步而出,片刻之后,外面便传来辽军骑兵急促的调动声和喝令声。
杨嗣昌随即目光转向郑芝龙,语气稍缓,却同样不容置疑:“郑军门!”
郑芝龙立刻收敛了所有玩味之色,身体微微前倾:“部堂尽管吩咐,麾下儿郎,皆听调遣!”
“有劳郑军门,立刻派你的快船精锐,控扼宁波港所有出入口。自此刻起,片板不得私自出入!尤其是那些平日与市舶过往甚密的商船、货栈,给本阁盯紧了!若有异动,立即扣押!”
“部堂放心!海上的事,包在我身上!一只苍蝇也休想飞出去!”郑芝龙拱手领命,转身离去时步伐虎虎生风。
布置完毕,杨嗣昌对身旁一位海关部郎官道:“立刻拟文,以六百里加急奏报陛下:臣甫至宁波,市舶司藏账册之册库便遭人纵火焚毁,罪证几近湮灭。此乃此地无银三百两,公然抗旨之举!臣已令何、郑二位军门控扼水陆,严查乱源。恳请陛下知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