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说外面有好多书,可我看不见。
> 如果有一天,我能走进一个装满书的房子,
> 那一定像进了天堂。
程疏言只回了一句:
> “等得起。”
没有反驳,没有控诉,只有沉默中的力量。
那一刻,全网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海啸般的声援。
主流媒体迅速跟进,《光明日报》客户端发文:
> **《当流量愿为无声处发光》**
> 在喧嚣的时代,有人追逐热度,有人制造对立,
> 而有人,正低头点亮一盏灯。
> 程疏言的公益行动尚未落地,但它已唤醒一种共识:
> 明星可以不只是消费品,也可以成为光源本身。
#程疏言正能量偶像# 成为现象级话题,连续三天霸榜热搜前列。
路人缘指数飙升至职业生涯峰值,粉丝增长曲线陡峭如攀岩,更重要的是——讨论他的语境变了。
不再是“他又上热搜了”,而是“他真的在做事”。
工作室顶层会议室,清晨阳光斜照进来。
程疏言坐在桌前,签下《希望小学筹建协议》最后一笔。笔尖落下那一刻,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检测到大规模正向情绪共振】
【触发隐藏成就:路人好感永久加成】
【效果说明:未来所有公众行为将获得基础好感度+30%加成,可持续影响社会评价倾向】
他望着屏幕,嘴角微扬,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静。
这场战斗没有对手,没有谈判桌,也没有聚光灯下的胜利宣言。
有的,只是远方一群还未见面的孩子,和一间还未建成的教室。
周默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新提案:“我联系了三家深度媒体,打算做系列跟踪报道。另外,我想成立专项基金,邀请公众共同参与监督。”
程疏言挑眉:“你不是一向觉得公益不如爆款重要?”
周默笑了笑,把文件放在桌上:“以前我觉得热度决定一切。但现在我发现,有些东西比流量更持久——比如信任。”
小安趴在笔记本前,整夜未眠,眼睛通红,却写得极认真:
> “原来追星的意义,是可以和偶像一起变好。
>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走在前面的人。
> 而我们,可以选择跟上去。”
晨光洒满整个房间,城市的喧嚣渐渐苏醒。
程疏言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高楼林立的地平线。
他知道,此刻自己正站在名气的巅峰,但也从未如此清晰地感知到初心的坐标。
艺术与责任,热度与真诚,梦想与现实——它们不再对立,而是交织成一条向前延伸的路。
他的位置,恰好卡在万众瞩目与默默耕耘之间。
而这,正是下一段旅程最好的起点。
喜欢光影之下,我的情绪代码你破译了请大家收藏:(m.38xs.com)光影之下,我的情绪代码你破译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