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知韫刷新热搜榜的时候,指尖在屏幕上划出一道冷光。
#陈薇私生行为#挂在第三位,词条热度还在飙升。评论区已经炸成一片,路人从“原来她真的跟车”到“这姐怕不是有病吧”一路滑坡,风评肉眼可见地崩塌。但岑知韫只是轻轻扯了下嘴角,把手机反扣在膝盖上。
“偷拍?这只是冰山一角。”她低声说,像在自言自语,又像宣判,“有人买单,才敢这么嚣张。”
休息室的门被推开,程疏言披着拍摄用的风衣走进来,发梢还沾着夜戏的露水。他看了她一眼,没问结果,只说了句:“周默在等你电话。”
岑知韫点头,拨通语音,声音干脆利落:“查她最近三个月合作过的所有品牌,尤其是那些突然发‘程疏言耍大牌’‘片场暴怒’这类通稿的账号——我要知道是谁付的钱,怎么付的,有没有签阴阳合同。”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周默的声音传来:“你怀疑是商业操控舆论?”
“不然呢?”岑知韫冷笑,“一个十八线经纪人的胆子,能硬刚顶流团队?她背后一定有品牌方撑腰,拿黑料当KPI冲销量。”
“明白。”周默顿了下,“我这就动用老关系网,挖营销群聊记录。”
通话结束,岑知韫起身走到窗边。城市灯火如星河倾泻,而她的目光落在远处某块巨大的广告屏上——上面正循环播放某个护肤品牌的代言人广告,主角正是陈薇前两天还在力推的产品。
“你看。”她指着那块屏,“三天前,这个品牌还想和程疏言谈代言。我们拒绝了,理由是‘调性不符’。现在倒好,他们转头就花钱黑他,想压热度抬自家艺人。”
程疏言靠在墙边,终于开口:“所以你是要连根拔?”
“不止。”她回头看他,眼神清亮,“我要让整个圈子都知道,谁再敢拿你的名字当流量燃料,就得准备好破产清算。”
---
凌晨两点十七分,周默的消息来了。
【锁定三家品牌:美肤纪、轻氧饮品、星尚穿搭。均有私下转账记录至陈薇个人账户,金额分别为5万、3.8万、6万。】
附带一张微信聊天截图——
> 星尚穿搭市场总监A(2024.03.12):
> “程疏言太狂,得让他掉热度。”
> 陈薇:
> “五万,写三篇通稿,重点提他耍大牌、欺负新人。”
> A:
> “可以,但别提品牌名。”
> 陈薇:
> “放心,我懂规则。”
另一条银行流水片段显示,一笔5万元款项于3月13日由“杭州某商贸公司”转入陈薇招商银行卡,备注为“推广服务费”。
周默补了一句:【已交法务筛过,这几段对话不涉及第三方隐私,可公开。而且‘付费造谣’四个字板上钉钉。】
岑知韫看完,直接回复:“发。”
两个字,千钧之力。
不到十分钟,五家头部娱乐号同步推送:
> 【突发】某经纪人收钱抹黑艺人实锤曝光!
> 聊天记录显示,有人以每篇数万元价格购买黑稿,定向攻击一线艺人。
> 原话:“程疏言太狂,得让他掉热度。”
> 可笑的是,这些品牌本有机会与当事人合作,却选择走黑公关路线。
> 想问一句:你们卖的是产品,还是道德底线?
> ——原来你追的热点,都是别人设计的局。
配图仅有两张:一张是聊天截图,另一张是三家品牌LOGO拼接图。
微博刚发出三十秒,转发破万。
半小时内,话题发酵出新层级。
豆瓣小组开始扒涉事品牌历史黑料;小红书博主贴出曾被该营销号恶意差评的经历;知乎热榜出现《为什么品牌宁愿花钱造谣也不愿好好做产品?》的深度帖。
而最致命的一击,来自岑知韫亲自加上的那句话:
> “这些品牌,原本也想与程疏言合作——因谣言终止。”
一句话,点燃公众正义感。
网友瞬间共情:“合着我们喜欢的艺人,就这么被人当枪使?”“白嫖不上就报复式抹黑?这行业还能更脏吗?”
许燃在剪辑室看到消息,直接转发爆料帖,配文简洁有力:
> “原来有些人,拿艺人的前途当提款机。”
他是导演,也是业内公认的“清流代表”,这一转,混圈层讨论彻底引爆。
抖音、快手、B站二次创作迅速跟进,《起底娱乐圈黑稿产业链》《一条黑稿多少钱?》等视频播放量短时间破千万。
---
凌晨三点四十六分。
热搜榜首悄然易主。
#陈薇滚出娱乐圈#
阅读量:10.3亿
讨论数:487万
上升趋势:爆炸级
底下第一条热评写着:“今天才知道,追星追的可能是剧本。”
第二条:“建议全行业拉黑这种毒瘤经纪人,别让劣币驱逐良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