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周默摇头,“现在最怕的就是显得太算计。我们要让人觉得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是大众共同选择的结果。”
于是第二天清晨,#光年CP名场面#正式升级为官方认证向话题。导语写着:“由观众票选,最具共鸣的合作瞬间”。
程疏言转发,配文:“你们选,我负责继续唱。”
岑知韫回应:“我的光,始终在路上。”
两家工作室均未发通稿,却形成了完美的默契闭环。粉丝自发组织投票、剪辑、写诗、画画,甚至有人做了AI生成的“十年后光年重聚演唱会”模拟视频,播放量破千万。
更关键的是,商业反馈来了。
某高端耳机品牌连夜联系团队,提出追加代言费用20%,理由是“用户调研显示,76%的年轻人因为‘递耳机’那一幕种草了产品”。
另一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直接甩出合同模板:“我们需要一支以‘双向奔赴’为主题的TVC,主角必须是他们两个。”
程疏言看着邮件列表,没急着回复。他摘下耳钉放在桌角,打开新的作词文档,光标闪烁。
标题写着:《追光者协议》(广告曲·初稿)
窗外晨光初现,城市渐渐苏醒。热搜依旧挂在榜首,但风向早已不同。
曾经满屏“他们是情侣吗”,如今变成了“我也想要这样的搭档”“有没有可能,最好的关系不是恋人,而是共创者?”
有人在超话发帖:“以前我觉得爱情才是终极浪漫,现在才发现,两个人一起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真的璀璨。”
这条帖子被顶上了热榜第一。
而在所有喧嚣之外,岑知韫坐在空荡的录音棚里,戴着耳机试听新版伴奏。当那段熟悉的和声响起时,她忽然停下,低声笑了。
“还真是……不用说话。”
手机再次震动,又是热搜提醒。她看了一眼,没点开,只是轻轻将耳机递给一旁并不存在的人,仿佛对面坐着那个总能在零点零一秒接住她气息的男人。
周默关闭最后一块监控屏,走出大楼。夜风吹起他的西装外套,他抬头望天,自言自语:“热度会褪,但记忆不会。只要人们还记得那一刻的光,就够了。”
此时,全网关于“光年”的搜索指数达到历史峰值。
词条下方,自动联想出现了新内容:
> 光年是什么?
> 答:是他们合唱时的第一个音符,是你看到混剪时心头一颤的瞬间,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认真做事的人彼此照亮的样子。
没有人官宣恋情。
但他们共同创造的一切,比“在一起”更动人。
程疏言敲下最后一行歌词:
> “不必命名,不必占有,
> 只要你在,光就有了出口。”
文档保存成功。
下一章的序幕,已在静默中拉开。
喜欢光影之下,我的情绪代码你破译了请大家收藏:(m.38xs.com)光影之下,我的情绪代码你破译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