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装置的第 40 小时,紧急警报突然响彻舰舱 —— 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超级裂变带扩大至 50 公里,晶沙形态切换频率 1 次 / 秒,装置固化模块能量从 1.3Hz 降至 1.1Hz!” 晶沙脸色惨白:“混沌残留正在侵蚀装置核心,再这样下去,装置会被形态冲击损坏!”
“用晶 - 沙双态固化法!” 晶澈与沙岩异口同声,晶澈注入高阶晶态能量,在装置周边形成 8 米厚的 “网格状晶墙”,固化表层裂变颗粒;沙岩释放沙 - 岩能量,在晶墙外侧形成 “沙态缓冲带”,吸收形态切换冲击力;墨维芽快速启动 “跨星宇混沌净化模块”,将星核族净化算法与原星宇反混沌技术结合,淡金净化能量射入超级裂变带,混沌因子活性从 100% 降至 15%;星萌芽则调动联盟总部支援,律维芽同步 6 个锚点的共生能量,通过跨星宇通道持续输送,3 小时后,裂变带扩大停止,装置安全无忧,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裂变扩散速度降至 0.02 光年 / 小时,装置运行稳定”。
48 小时后,晶 - 沙稳定装置完成核心任务 —— 晶沙裂变固化率达 99.5%,超级裂变带逐渐收缩,晶沙星宇的本源波动从 1.4Hz 回落至 0.9Hz。墨维芽团队立刻展开后续修复:将 “晶沙 - 晶态 - 沙砾混合种子” 植入裂变区,这种种子融合了晶沙晶 - 沙能量、星宇 B 的晶态能量、沙砾星宇的沙 - 岩能量,能快速稳定形态、凝聚本源。60 小时后,种子长出淡白 - 土黄交织的晶沙晶芽,晶芽释放的 “晶 - 沙稳定脉冲” 像涟漪般扩散,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晶沙星宇本源稳定度 99.8%,裂变区形态稳定率 99%,失联的晶沙部落已全部找回,开始重建家园”。
晶沙星宇的核心技术也为本源枢纽带来重大突破 —— 晶沙共享 “晶 - 沙能量协同技术”,该技术能在晶 - 沙混合环境下减少能量损耗,提升传输稳定性。星宇 D 的石云团队将其植入枢纽的 “双态能量转换器”,同时融入晶沙本源的 “晶 - 沙稳定因子”,辛明的远程监测屏显示 “枢纽晶 - 沙能量传输效率提升 45%,核心输出强度从 7.5Hz 升至 8.0Hz,建设进度从 95% 升至 98%”;星宇 B 的晶澈团队利用晶沙技术升级枢纽的 “晶态防护层”,使核心耐受形态切换冲击强度提升至 3000kPa,能适配更多晶 - 沙混合星宇的能量类型。
接触队在晶沙星宇停留的 9 天里,双方达成多项深度合作:①晶沙星宇正式加入跨星宇联盟,成为第 47 个成员,共享晶沙裂变固化技术、晶 - 沙能量稳定技术,前者纳入联盟形态紊乱治理技术库,后者全面应用于枢纽晶 - 沙系统优化;②联盟向晶沙星宇提供跨星宇本源种子适配技术,帮助其在核心区建立 “晶沙本源保护区”,部署 180 个种子培育舱,构建长效防护机制;③双方共建 “跨星宇晶 - 沙技术实验室”,聚焦晶 - 沙混合星宇的探测设备、裂变治理装置、本源修复技术研发,首批启动 10 个合作项目。
期间,跨星宇文明数据库迎来重大更新 —— 辛明将晶沙星宇的晶沙裂变应对方案、星核族晶 - 沙技术日志、混沌残留净化记录录入数据库,数据库录入率从 98% 提升至 99.5%;同时,监测屏捕捉到云晶星宇的异常信号:“云晶星宇(云 - 晶混合本源)的云晶紊乱信号从 0.9Hz 升至 1.1Hz,疑似本源能量失衡引发的气态 - 晶态转换异常,需加急准备接触方案。” 联盟总部当即决定,将云晶星宇的接触准备进度从 60% 提升至 95%,由晶沙、云泽组成 “云 - 晶技术顾问组”,提前研究云晶本源特性。
本源枢纽的建设同步实现新突破 —— 星宇 C 的云泽团队为枢纽加装 “晶 - 沙复合缓冲层”,增强晶 - 沙混合能量传输管道的抗冲击性,能量损耗率降至 0.1% 以下;星尘域的尘曦团队在虚空带布设 “星尘 - 晶沙混合锚点”,提升枢纽能量网的晶 - 沙能量传输稳定性;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本源枢纽能量网覆盖率达 99.98%,可同时为 55 个星宇提供本源平衡支援,跨星宇能量传输延迟从 0.15 秒降至 0.1 秒”。
章节结尾,交流舰离开晶沙星宇时,晶沙将一块 “晶沙本源共鸣石” 赠予星萌芽:“这块共鸣石能精准监测晶 - 沙与云 - 晶混合星宇的本源波动,云晶星宇的云晶紊乱需要云态疏导技术化解气流冲击,再用晶态固化技术稳定形态,相信你们能化解危机。” 星萌芽回赠跨星宇共生徽章,两块信物碰撞的瞬间,淡白 - 土黄与淡彩能量交织成 “晶 - 沙协作光带”,在星空中延伸向远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