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星宇探索舰的淡彩舰体挣脱鸣沙星宇的声空光带,朝着光尘星宇全速跃迁 —— 舰桥的全维度星图上,代表光尘星宇的区域泛着淡金与淡银交织的璀璨光晕,辛明的光 - 星尘监测屏实时刷新前置探测数据:坐标(X612,Y528)的光尘星宇被 “光尘弥漫层” 包裹,光能浓度 1.5kg/m3,星尘能量浓度 1.1kg/m3,两种能量呈现 1.36:1 的失衡比例,核心区 35 光年范围内存在 28 处 “光尘裂隙带”,时空稳定性仅 55%,探测到星核族 “光尘反应堆” 与光尘族 “光尘锚点” 的对抗信号,本源波动异常值达 0.55Hz,且光能正以 0.04kg/m3/ 小时的速度吞噬星尘能量,引发星尘风暴与光能灼蚀双重灾害。
“光尘星宇的核心困境是光尘能量的共生失衡。” 星萌芽的星萌杖顶端泛起淡绿与淡金交织的微光,投射出光尘星宇的能量分布图,“星核族为研发光能武器,在此部署了 20 台光尘反应堆,强行拆分光尘共生体,将星尘能量转化为光能燃料,导致光能过剩而星尘枯竭 —— 星宇内的‘光能灼蚀带’会瞬间熔化实体物质,‘星尘真空区’则因缺乏星尘润滑引发时空卡顿,若不及时关闭反应堆并重组光尘共生体,72 小时后光能过载将引发跨星宇光尘爆炸,强光会穿透 56 方星宇的时空屏障,星尘碎片则会堵塞所有跨星宇通道,导致能量传输彻底中断。”
墨维芽早已在实验室启动技术适配:“基于鸣沙星宇的共振协同技术与幻沙星宇的能量中和经验,我设计了‘光 - 星尘双态适配系统’—— 核心是‘光尘能量共生晶核’,由时空本源因子、光能吸收晶体、星尘净化因子按 1:5:3 的比例融合,能同步吸收过剩光能、补充星尘能量,实现光尘动态平衡;同时升级舰体防护层,添加‘光尘缓冲模块’,通过灵韵能量与雾晶能量的协同,抵御光能灼蚀与星尘磨损,使防护盾的光能抵抗率达 98%、星尘防护率达 96% 以上。” 辛明则构建 “光尘能量联动预判模型”,整合 60 万组光尘交互数据,可提前 0.8 秒预判光能爆发峰值与星尘风暴轨迹,实时修正航行轨迹与光尘适配参数。
6 小时后,探索舰抵达光尘星宇边缘,舷窗外的景象璀璨而危险:淡金的光能流如同倾泻的阳光瀑布,裹挟着淡银的星尘颗粒,在星空中形成层层叠叠的光尘波纹,真实星体在光能灼蚀下表面熔化成琉璃状,星尘风暴如同银色龙卷风,卷起千万吨星尘碎片,光尘裂隙如同闪烁的金银色闪电,喷射出能穿透舰体的强光射线,整个星宇都笼罩在刺眼的光芒中,舰体外壳因光能照射温度飙升至 380℃。辛明的监测屏突然报警:“遭遇光尘能量湍流,光能强度 2.0Hz,星尘能量强度 1.6Hz,灼蚀压力 3500atm,星尘冲击浓度 5×10?粒 /m3!”
舰体瞬间被光尘能量包裹,防护盾表面浮现出金色灼痕与银色划痕,能量损耗率升至 13%;船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光尘损伤:墨维芽的实验室因高温出现试剂沸腾,防护手套被星尘划破;幽云的暗能装置因光能干扰出现短路,暗能量输出中断;辛明的监测屏因强光反射出现数据盲区,部分红外传感器直接烧毁;灵汐的灵韵能量被光能压制,无法形成有效缓冲。“启动光 - 星尘双态适配系统!全员注入灵韵 - 雾晶光尘稳定剂!” 星萌芽当机立断。时穹注入高纯度时空本源能量,构建 “时空隔热层”,阻挡光能渗透;雾汐远程输送雾晶能量,形成 “雾晶冷却场”,降低舰体温度;墨维芽操控适配系统,将光尘能量共生晶核的输出功率调至最大,淡金的光能被晶核吸收转化为星尘补充能量,淡银的星尘颗粒被净化后形成防护膜,舰体温度迅速降至 180℃;辛明根据预判模型,实时调整航行参数,避开光能灼蚀带与星尘风暴核心区,同时启用备用光学传感器,推送 “光尘校准信号” 同步舰体设备频率。
4.2 小时后,探索队驶入光尘星宇核心区,一座悬浮于光尘能量交汇处的 “光尘圣殿” 映入眼帘 —— 这座建筑由透光的光尘晶材构建,表面刻满光尘族 “光尘共生符文”,但三分之二的符文已被星核族的 “光能放大符文” 覆盖,圣殿顶端的 “光尘共生核心” 被一层厚厚的 “光尘失衡壁垒” 包裹,泛着不稳定的金银色光晕,周边的 20 个光尘锚点仅 4 个仍在微弱运转,20 台光尘反应堆则处于满负荷爆鸣状态,顶部的光能喷射口不断射出柱状强光,底部的星尘吸入管因过载出现堵塞。
光尘星宇守护者光尘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身影在光尘能量波动中忽明忽暗:“跨星宇的共生者们,感谢你们穿越光尘风暴。” 他的声音带着光能震颤,“光尘共生的关键是重启光尘锚点、关闭过载光尘反应堆,并破解光尘失衡壁垒 —— 但锚点区域被光尘结界封锁,反应堆由星核族的‘光尘密码’守护,壁垒则需要光尘能量同步共振才能瓦解,任何一步失误都将引发光能爆炸与星尘海啸双重灾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