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铁盒事件与马夫老张头的“消失”,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在明府周围激起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便迅速沉寂下去。明砚之对外只称是处置了一个手脚不干净的下人,并未深究。然而,府内外的警戒却悄然提升到了最高级别。
明薇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除了必要的请安和功课,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小院里,与花草虫鸟为伴。她不再主动去“听”那些遥远或杂乱的心声,只将感知局限在府邸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如同一只受惊的小兽,小心翼翼地收缩着自己的触角。
时间在一种微妙的平静与压抑中,滑入了腊月。年关将近,京城又渐渐有了喜庆的气氛。而今年,除了新春佳节,还有一件举国瞩目的盛事——太后娘娘的六十圣寿。
太后信佛,性情温和,深居简出,在朝野内外声誉极佳。她的六十整寿,皇帝极为重视,下旨大办,要在宫中举办隆重的万寿庆典,并特恩准三品以上命妇携嫡女入宫贺寿。这既是皇恩浩荡,也暗含了让宗室勋贵之女在太后面前露脸,或许能得些机缘的意思。
明府自然也收到了谕旨。苏婉既感荣耀,又有些担忧。上次万寿节宫宴的惊魂一幕还记忆犹新,她实在不愿女儿再卷入任何是非。但圣意难违,只能精心准备。
寿礼是早就备好的,一尊由高僧开过光的羊脂玉观音像,寓意吉祥,又不显张扬。苏婉又特意为明薇赶制了一身簇新的樱草色贡缎袄裙,衬得她愈发玉雪可爱。
“薇儿,明日入宫,定要跟在娘身边,莫要乱跑,莫要多言,可记住了?”临行前夜,苏婉又一次不放心地叮嘱。
“娘,薇儿记住了。”明薇乖巧地点头,小手却无意识地绞着衣角。不知为何,她对这次入宫,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是因为上次的阴影吗?还是因为……她最近“听”到府里鸟儿们零碎的议论,说宫里头最近好像“不太平”,有几位娘娘身边得力的姑姑“病”了,换了些新面孔?
腊月十八,太后圣寿正日。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却丝毫不减皇宫的喜庆与庄严。慈宁宫张灯结彩,暖如春日。命妇女眷们按品阶端坐殿内,衣香鬓影,珠光宝气。
明薇跟着母亲,坐在靠后的位置。她低眉顺眼,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只用眼角的余光悄悄打量。太后娘娘端坐凤榻,慈眉善目,接受着众人的叩拜和祝福。皇帝、皇后侍奉在侧,太子殿下也在一旁,气氛看似融洽祥和。
然而,明薇超乎常人的灵觉,却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紧绷感。殿内侍立的宫女太监,看似恭顺,眼神却比往日更加警惕,动作也格外谨慎。就连空气中弥漫的浓郁檀香,似乎也掩盖不住某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贺寿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轮到明薇时,她跟着母亲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献上寿礼,说了预先背好的吉祥话。太后娘娘似乎多看了她一眼,温和地笑了笑,还赏了她一个装着金瓜子的荷包。
一切都很顺利。明薇暗暗松了口气,退回座位。
接下来是献艺环节。各家贵女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或抚琴,或作画,或献舞,争奇斗艳,希望能博得太后的青睐。丝竹悦耳,舞姿曼妙,殿内一派欢声笑语。
明薇安静地看着,心里却莫名地越来越不安。她总觉得,有什么东西不对劲。是哪里不对劲呢?她悄悄集中精神,去“听”那些细微的声音。
她“听”到殿角鎏金香炉里,上等的沉水香正缓缓燃烧,心里却在抱怨:“今天的味道……怎么混进了一股子……奇怪的甜腻气?闷死个香了!”
她“听”到窗外枝头几只躲雪的麻雀在嘀咕:“里面好热闹……但是……那只总是喂咱们的画眉鸟姐姐……今天怎么没来?换了个脸生的……”
她甚至“听”到,坐在前排的一位郡王夫人心里在犯嘀咕:“太后身边伺候的秦嬷嬷怎么没见?那可是太后跟前的老人了……”
换了的宫女,消失的老人,甜腻的异香……这些零碎的线索,像针一样刺着明薇的神经。她的小手心里沁出了冷汗。
就在这时,轮到了定国公府的嫡女苏玲珑献艺。她今日打扮得格外娇艳,献上了一曲胡旋舞,身姿翩跹,赢得了满堂彩。舞毕,她并未立刻退下,而是笑盈盈地端着一杯酒,走到御前,娇声道:“太后娘娘,玲珑愿以此杯水酒,恭祝娘娘凤体康健,福寿绵长!此酒乃用九九八十一味珍稀花果酿制,名为‘百岁长春’,最是滋养不过!”
太后闻言,脸上笑容更盛:“玲珑有心了。”示意身旁的宫女去接酒。
一切都合乎礼仪。然而,就在那宫女伸手去接酒杯的瞬间,明薇的瞳孔猛地收缩!她“听”到了!不是用耳朵,而是用那种玄妙的感觉,“听”到了那杯酒里,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却充满恶意的“嘶嘶”声,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酒液中蠕动!同时,她闻到那酒杯散发出的果香中,夹杂着一缕与殿内檀香格格不入的、令人作呕的甜腥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