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一大早, 我亲自捧着最终修改定稿的竹简,前往尚书省递交。
这里可是大秦王朝处理国家政务的核心中枢,普通的宫女太监根本没资格踏足。
果然,我刚走到议政殿门口,守卫的郎官(宫廷侍卫官)看到我一个小小的女官竟然敢直接往这里闯,立刻“唰”地一下把长戟横在我面前,厉声呵斥,不让我进去。
就在他凶巴巴地拦着我、周围气氛紧张的时候,一名黄门侍郎(皇帝身边的近侍官员)快步从大殿里面走了出来,高声传达皇帝的命令:“陛下有口谕!姜氏可以直接进入议政殿外廊等候问话!”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变得死一般寂静!
那个刚才还气势汹汹拦着我的郎官,脸一下子涨成了难看的猪肝色,慌忙把长戟收回去,低着头退到了一边,连大气都不敢出。
我目不斜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捧着那捆沉重的竹简,一步一步,稳稳地踏上了通往帝国权力核心地带的台阶。
大殿里面,十几位穿着正式朝服的重臣听到动静,都纷纷转过头来看我。他们的目光像无数把小刀子一样,“嗖嗖”地刮在我身上,充满了震惊、疑惑和毫不掩饰的审视。
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我身后,居然还跟着两名尚书省的书令史(文书官员),看那架势,是奉命要当场就把我交上去的竹简抄录副本!这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这时,丞相李斯踱着步子走了出来。他身材高大,目光锐利得像老鹰一样,身上带着一股强大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感。
他死死地盯着我,声音低沉而充满威严,质问道:“你所谓的‘均衡饮食’,是不是想动摇、改变我们大秦沿用了周朝礼仪的‘八珍’饮食制度?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法度,难道是你一个小女子能够轻易撼动的吗?”
好家伙!这一顶“违背祖制”的大帽子扣下来,可真够沉的!要是接不住,当场就能把我压死!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不卑不亢地跪下行礼,抬起头,用清晰响亮的声音回答:“回禀丞相大人!臣女提出的这个方法,并不是要改变祖宗的法度,而是为了弥补祖宗法度在具体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和不足啊!当年周公制定礼仪,设立‘八珍’宴席,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尊卑贵贱,彰显礼仪规矩,它的侧重点在于‘仪式感’,而不在于食物的‘实际营养’。但是如今,我们大秦已经统一了六国,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务实!是效果!应该把实实在在的效果放在华而不实的虚文之上!”
我顿了顿,看到李斯和在场的官员都在认真听,便继续举例说明,增强说服力:“这就好比管理国家的粮仓,最贵重的是什么?是防止粮食发霉变质,减少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管理天下的百姓民生,最贵重的又是什么?是防止疾病发生,防止百姓体质虚弱!在疾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提前预防,这样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啊!”
我这一番话说完,原本还有些窃窃私语、议论纷纷的大殿里,霎时间变得鸦雀无声,安静得可怕。
就在这片寂静之中,大殿后面那扇巨大的屏风处,传来了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却又充满了审视的意味:“朕记得,去年北地郡闹饥荒,灾民只能靠吃树皮草根活命。而今年,却有人因为吃得不对、吃得不好而生病——姜见月,你来告诉朕,在你看来,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是嬴政!他居然悄悄地来了,就在屏风后面听着!
大殿里的群臣听到皇帝的声音,全都大惊失色,慌忙转身,齐刷刷地朝着屏风方向跪拜下去,山呼“万岁”。
只有我还保持原来的姿势跪在原地,听着那双绣着精致云纹的帝王靴子,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到我的面前。
我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一道极具穿透力、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目光,落在了我的头顶上。
“你刚才说的‘提前防病’,有没有什么具体可以操作的章程?”他问道,语气听不出喜怒。
我猛地抬起头,毫无畏惧地直视着那双深不见底、仿佛蕴含着星辰大海的帝王眼眸,神色认真地回答:“启禀陛下!臣恳请陛下批准,在帝国的各郡各县,逐步设立名为‘食疗坊’的机构。选拔那些通晓当地植物特性、了解食物药性的人来担任教习,专门教导普通百姓如何辨认可以食用的野菜、树根,如何利用容易获得的食材来滋补身体、增强体质。”
我稍微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嬴政的反应,然后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建议:“同时,臣还恳请陛下下达命令,要求各郡县的军事长官(郡尉、县尉),每年都必须统计并上报本郡县内‘身体虚弱、不符合征兵标准的青少年男子的人数’。把这个数据,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