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澎早等着李术跳出来,接报后当晚急召江东文武,决议出兵平叛。
******
张昭、张纮作为心腹重臣,孙澎早与他们商议妥当。
二人既有心理准备,便未劝阻出征。
临行前,张昭张纮反复叮嘱:务必谨记孙策前车之鉴,切莫亲临险境,坐镇后方即可。
孙澎满口应下:子纲子布放心,我孙澎行事向来稳健。
翌日黎明,孙澎亲率一万三千大军开拔。
其中六千乃孙策旧部精锐,皆为步兵;两千是祖郎新募丹阳兵;两千来自吕范交还的部曲;剩余三千乃新兵及吴县守城县兵。
这些县兵虽称,却未经战阵,与真正百战精锐相差甚远。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战胜负,首重后勤。
为保障大军供给,江东征调近两万民夫押运粮草。所幸水道纵横,大半辎重可走水路转运。
这个时代的后勤运输效率还算可以。
对比北方袁绍动用二十万民夫支援十万大军,江东的情况已经好上许多。
真正交锋时,最精锐的依然是孙策留下的六千老兵。
其次是吕范和祖郎带来的四千人。
至于其他新兵和县兵,只能看个人本事了。
此次进军庐江,孙澎依旧安排程普、黄盖两位老将镇守吴郡。
两位老将在军中威望极高,有他们坐镇后方,孙澎才能安心出征。
随孙澎一同前行的,有孙坚旧部韩当,有即将成为孙澎姻亲的徐琨,还有此前留在吴县的吕范,以及曾两度击败孙策、与太史慈齐名的丹阳统帅祖郎。
祖郎主动向孙澎示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澎善待了孙策的护卫祖安。
祖郎与祖茂同属丹阳祖氏,虽非同一支系,但仍有亲缘关系。
孙策去世后,孙澎继续重用祖安,祖郎自然看在眼里。
或许是出于对孙澎的认可,又或许是为了感谢他对祖安的栽培。
孙澎继位不久,祖郎便亲率两千丹阳兵前来吴县投效。
建安五年,**。
孙澎的平叛部队自吴县出发,经丹阳郡进入庐江。
庐江郡治所舒县距离两郡交界仅百余里。
大军入境后,侦察骑兵迅速铺开,江东有限的战马几乎全数配给了斥候。
随着部队推进,各方情报接连传来。
就在进入庐江的当日下午,孙澎接到消息——庐江别部司马陈武率三千士兵前来归附。
李术叛乱时,陈武正领兵在巢湖平定贼寇。
得知消息后,他当即放弃巢湖任务,率部抢占松滋县,并以此为据点抵御李术,同时等待江东援军。
# 孙澎独闯陈营
主公,陈武所言未必可信,您切莫轻信。
主公,若陈武与李术暗中勾结,恐有不测之危。
孙澎环视众将,笑问:诸位以为,当如何处置陈武?
韩当出列进言:主公可令陈武所部先缴械献粮,接受我军整编。
徐琨附和道:韩将军此计稳妥,特殊时期行特殊之策,想来陈将军也能体谅。
吕将军意下如何?
吕范上前一步:末将以为不必如此。庐江之地,东有丹阳太守吴景镇守,李术难以东进;西有周瑜在洞庭练兵,更有太史慈驻守蕲春。李术叛军自然被压制在庐江中部,仅能困守城池。
故对陈武所部,可与主力分兵行动。
派其收复我军暂未进军之地。若陈武诈降,必想方设法留在主公身边;若真心归顺,这正是予其立功之机,没有理由拒绝。
祖将军以为呢?
祖郎思忖片刻:末将赞同吕将军之策。
见韩当、徐琨怒目而视,祖郎毫不畏惧:主公当务之急是速破舒县擒拿李术,既陈武难断忠奸,何不调其远离?
孙澎听罢众将之言,放声大笑。
诸位筹划皆有道理,不过我另有一策,望诸位勿要激动。
四位将领见孙澎神色神秘,不禁好奇。
主公有妙计?
孙澎起身,从容步出军帐。在众人翘首以待之际,他面带微笑跃上战马!
扬鞭策马间,众人尚未反应过来,孙澎已单人独骑奔向陈武军营!
韩当等人面面相觑,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主公,您这是做什么!
出征前您分明向张昭等人承诺过绝不鲁莽行事!
如今要去陈武军营,纵使不多带随从,至少也该佩件兵器防身。
我的坐骑呢?快牵马来!
徐琨最先抢到战马,立即扬鞭追赶孙澎。其余将领被主公这出人意料的举动搅得手忙脚乱。
当徐琨追至陈武军营时,惊得肝胆俱裂——孙澎竟卸下甲胄,从容不迫地走向陈武。
陈武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震得目瞪口呆。
孙澎悠然上前,轻拍陈武肩头:陈将军辛苦了。
陈武这才猛然醒神,慌忙后退行礼:末将拜见主公!
孙澎含笑扶起陈武,与他并肩而立。望着气喘吁吁追来的徐琨等人,孙澎在心中默念:预演结束。
原来孙澎早计划用最直接的方式试探陈武——单刀赴会,解除武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