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从外地迁来的居民选择在城外定居,城外的住户数量远超城内居民。从北门出发,一条新修建的平坦大道直通正在扩建的余姚港。
港口内船只往来频繁,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海港扩建提供了充足空间。 ** 港口与民用港口相邻而建,既便于统一管理,又能实现功能分区。
甘宁与蒋钦正率领由新式战船组成的近海舰队进行训练。继首批五艘战船抵达后,第二批以商船为主的船队也于半月后到港。虽然北方战线的海军规模尚小,但扬州漫长的海岸线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从余姚向南望去,台州、宁德、温州、莆田、福州、泉州、厦门等沿海地区,以及隔海相望的夷洲,都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孙澎计划以余姚为起点,逐步在南方沿海建设多个中转站,为商船提供避风港湾。在这个无法预测海上天气的年代,这些基础设施将为海上贸易提供重要保障。
若要在波涛中安然远航,不仅需要经得起风浪的坚固船只,更需在绵长海岸线上星罗棋布的补给港。将漫长航程切割成若干短途,方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使船队遭遇风暴时能以最快速度寻得避风港。
朱桓立于余姚军港的礁石上,海风掀起他的衣袍。眼前苍茫海面与他胸中激荡的豪情相互呼应。能亲身参与如此宏大的港口建设,局外人永远无法体会这种超越疆场厮杀、开疆拓土的独特成就感。
他想象着千百年后,当此处化作商贸辐辏之地,那些穿梭于码头的人潮可会知晓,这片繁华最初是何模样?可会铭记缔造这一切的先行者?
正沉思间,凌操领着亲兵踏着整齐军步而来。这位孙策旧部面容刚毅,此前在永平 ** 山越叛乱的战功历历在目。随着余姚扩建,这位破贼校尉被调来协助朱桓——甘宁、蒋钦专司水师,陆上防务则全权交由凌操统率。
鉴于军港要地的重要性,朱桓特命凌操常驻港区。这位能干的将领除日常布防外,还需督建各项工程。眼下军港尚处军管阶段,待步入正轨后再移交文官治理。
大人,船坞禀报三日后可完成最终调试。凌操抱拳时甲胄铿锵作响,原定视察计划是否照常?
三日?朱桓眉头微蹙,工程进度比预期快了旬日。孙将军对余姚寄予厚望,质量断不可妥协。
凌操立即补充道:工匠们分三班轮作,新增的岭南桐油昨日已运抵。末将亲自查验过,新铺的龙骨接缝比图纸要求还密实三成。
余姚发展迅速,超出预期
“大人无需担忧,近来余姚涌入的外来人口远超预计,能上工的工匠也比最初计划多招了不少,工程进展自然快了许多。”
“这段时日余姚变动颇大,除顾大人先前安排迁入的几批民众外,还来了不少自行搬迁至此的外地人。”
......
“当中虽混有个别图谋不轨者,但多数人都是被余姚新政吸引而来。”
朱桓闻言颔首。凌操此人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处理政务同样细致可靠,令人安心。
“既如此,我无法日日在此督查,你多费心。切记安全为重,绝不可发生工程事故。”
“大人尽管放心,若有异常,属下必立即禀报。”
“有你在,我便无忧了。”
“恭送大人。”
返回余姚县衙后,朱桓收到朱治寄来的家书。信中提及荆州局势微妙,主公孙澎或将有大动作,嘱咐他预先做好周全安排,以免事出突然措手不及。
朱桓收好书信,照例先整理公务文书。近来孙澎已开始向各地官署配发书写用的白纸,有了纸张,文书往来便能记录得更为详尽。
定期将整理好的工作报告呈递会稽太守顾雍,已成为朱桓的惯例。更密切的书信联络,有助于顾雍实时掌握余姚动向,及时调整后续部署。
其弟朱然在顾雍麾下历练半年有余,颇受重用,听闻再过两年便可外放任职,独掌一方。
诸事皆在向好发展。
***
吴县孙府议事厅
孙澎展阅张承发回的密报,当即召鲁肃等人商议。信中称刘表病故后,刘琦暂领荆州事务,已陆续接见各方使节。
刘琦拜会张承之际,提出了荆扬结盟的构想。
他认为若孙澎能在军事上与荆州缔结攻守同盟,荆州将给予扬州商人全境贸易免税的优待。不论商队选择哪条路线,经何处入境,皆可享受零关税待遇。
与曹操设立的有限免税贸易区不同,荆州此举堪称彻底开放——所有商品一律免税。但刘琦也坦言无法像曹操那般,为同盟商旅提供周全的安全保障。
张承敏锐察觉,刘琦此举未必真心结盟。从接见顺序可见端倪:先见扬州张承,再会许昌毛玠,继见袁绍荀谌,复召毛玠商议。这般轮番召见,倒似将各方使节当作谈判筹码。
江东幕府内,孙澎正与鲁肃、诸葛瑾研议最新情势。鲁肃提议孙澎速遣密信,令张承暗中联络荀谌等人。如此既可互通声气,又能避免被刘琦算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