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的斯亚贝巴的晨雾还没散,中非合作峰会场馆前的五星红旗已在风中舒展。李伟攥着怀里的茶样罐,指腹蹭过罐壁上的红泥痕迹——这是苏丹卡萨拉的土,混着尼罗河的湿气,在罐底凝成薄薄一层壳。沈亦舟跟在身后,背包里鼓鼓囊囊的,除了峰会资料,还塞着法图玛画的茶树陶罐和伊德里斯的骆驼坠子,“刚和秦大叔通了电话,他带的湘西春茶样本已经到了,就在场馆VIP室。”
周小雨的直播架刚架稳,就被一阵带着咖啡香的风刮得晃了晃。镜头里,各国代表正陆续入场,肤色各异的手握着同款定制茶杯——杯身上印着“春芽”二字,是秦大山特意从湘西加急运的瓷坯。“家人们,我们到峰会现场啦!”她的声音透着兴奋,镜头扫过场馆内的展架,“李老师带的苏丹茶样,要和三十多个国家的农产品同台展示,能不能打开非洲市场,就看今天了!”
直播信号刚稳定,弹幕就炸成了锅。“茶叶检测师阿韵报道!”ID后面跟着张精密检测仪的照片,“我捐的两套茶叶农残检测仪,上周从杭州萧山机场发的,本来走埃塞俄比亚航空直飞,结果遇到航班机械故障,迫降在迪拜了。”她发了张机场滞留的视频截图,检测仪被裹在泡沫箱里,旁边堆着一堆滞留行李,“已经联系了中国驻埃塞使馆,他们派了专员去迪拜接,估计今天中午能到场馆,刚好赶在检测环节前。”
“急死我了!”“老茶客”团长的ID立刻置顶,后面跟着串焦急的表情包,“刚才听峰会工作人员说,有欧洲茶商故意找茬,说咱们苏丹的茶样里有‘沙漠杂质’,要提前做农残和纯度检测。阿韵你快点,别让他们把咱们的春芽说成‘沙砾茶’!”
“放心,有我在没意外!”阿韵甩上张资质证书,“我在国家茶叶检测中心干了八年,别说沙砾,就是茶梗多了几根都能给你数清楚。上次阿梅把茶末混进甜糕里,还是我帮她做的成分分析,才没让她被粉丝骂‘糟蹋好茶’。”
“谁糟蹋好茶了!”阿梅的委屈表情包带着哭腔刷屏,“我这次捐的不是甜糕!是专门给峰会做的‘春芽茶香酥’,用苏丹茶样和湘西糯米粉做的,低糖低油,符合外国代表的口味。”她发了张茶酥的特写,金黄的酥皮上印着小小的茶芽图案,“就是为了赶峰会,我熬了三个通宵,现在黑眼圈比熊猫还重,你们还欺负我!”
李伟刚走进场馆VIP室,就被一群记者围住。最前面的欧洲记者举着话筒,镜头对准他手里的茶样罐:“李先生,有消息称你们从苏丹带来的茶样,生长环境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请问您能保证它的安全性吗?”他的语气带着挑衅,身后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沈亦舟立刻上前一步,将一份文件递过去:“这是卡萨拉茶苗种植区的土壤检测报告,由中国农业大学和苏丹农业科学院联合出具。”他指着文件上的数据,“这里的沙质土虽然含微量沙砾,但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反而因为尼罗河淤泥的滋养,茶多酚含量比普通春芽高12%。”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还有全程种植视频,从茶苗扎根到采摘,都有贝贾部落族人见证。”
记者刚要追问,周小雨的直播架突然被撞了一下——法图玛送的茶树陶罐从背包里滑出来,摔在地毯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罐口裂开一道缝,里面的甜糕渣撒了出来,混着几粒带着红泥的茶籽。李伟赶紧蹲下去捡,手指抚过罐壁上歪歪扭扭的茶树图案,心里一紧。
“这是……一个苏丹女孩的礼物?”旁边的非洲联盟代表突然开口,他弯腰捡起一粒茶籽,放在手心捻了捻,“我来自苏丹达尔富尔,去年见过你们种的春芽茶,奥马尔首领说,是那些茶苗让他的部落摆脱了饥荒。”他指着陶罐上的图案,“我的小女儿也喜欢画茶树,她说茶树是‘会下雨的树’。”
李伟眼睛一亮,顺势举起陶罐:“这是卡萨拉难民营的女孩法图玛送的,她的父母在战乱中去世,靠我们种的茶苗换来的药品活了下来。”他从怀里掏出伊德里斯的骆驼坠子,“这是贝贾部落首领的护身符,他以前是举弯刀的战士,现在是种茶的农民。”他打开茶样罐,茶香立刻飘了出来,“这些茶叶里,有沙砾的痕迹,但更有苏丹人的希望。”
现场突然安静下来,相机快门声停了。这时,沈亦舟的手机响了——阿韵的视频连线打了进来,画面里她正举着检测设备往场馆跑,身后跟着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李老师,设备到了!刚从迪拜飞过来,海关那边多亏了使馆帮忙,不然还要等三天!”
检测环节设在场馆的临时实验室。阿韵戴上白手套,将苏丹茶样放进检测仪,屏幕上的数据一点点跳出来。欧洲茶商凑在旁边,脸色越来越难看——农残为零,重金属含量达标,茶多酚含量远超标注。“这不可能!”他指着屏幕,“沙漠里怎么能种出这么好的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