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雨的镜头里,骆驼商队带着越野车往绿洲走。沙丘上的热浪把驼铃的声音都扭曲了,却格外动听。“家人们,”她的声音带着激动,“马库首领的兄弟来接我们了!索马里的第一关,过了!”
下午三点,终于抵达达洛尔难民营。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更惨烈:绿洲只剩下半片枯树,原本的水井被流沙填了大半,十几个老人蜷缩在树荫下,嘴唇干裂得渗出血,孩子们则趴在沙地上,用小铲子挖着湿润的沙土,想挤出一点水。看到卡鲁姆的商队,难民们都慢慢围过来,眼神里满是期盼。
“先装集水设备!”阿漠的视频连线突然弹进来,他拿着张安装示意图,“太阳能板要朝东南方向,角度30度,这样吸收阳光最多。探水针插进去后,红灯亮是没水,绿灯亮就是找到水源了。”他语速飞快,“现在是下午,阳光最足,刚好能启动设备抽水。”
卡鲁姆立刻指挥商队的人动手。男人们扛着太阳能板在沙地上固定,女人们则帮着沈亦舟卸茶苗,孩子们也跑过来帮忙,用小石子压住太阳能板的支架。李伟蹲在沙地上,和阿禾视频通话:“‘沙漠春芽’的种子怎么种?沙土保水差,要不要先泡发?”
“不用泡发,直接种!”阿禾举着种子说明书,“这种种子的种皮厚,泡发反而容易烂。先挖三十厘米深的坑,把椰枣壳碎和沙土混合,再放种子,上面盖五厘米的薄沙。浇水不用太多,每天一次,每次半升就够——集水设备抽的水刚好够用。”他突然补充,“对了,种子和茶苗间隔半米种,茶苗的根系能给种子遮阴。”
刚固定好最后一块太阳能板,远处的沙丘后突然扬起蘑菇状的沙尘——三辆涂着黑色涂鸦的皮卡车正朝这边冲来,车斗里的人举着AK47,枪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嘴里喊着索马里语的威胁口号,车后还跟着几辆摩托车,上面的人挥舞着弯刀。难民们吓得瞬间蹲下,抱着头缩在枯树后面,刚才接水的小男孩钻进母亲怀里,只露出一双惊恐的眼睛。卡鲁姆立刻拔出腰间的弯刀,商队的人也纷纷抄起骆驼鞭和木棍,将李伟他们护在中间,弯刀与木棍碰撞,发出“砰砰”的声响。
“别动手!”李伟突然喊住卡鲁姆,掏出手机打开直播镜头,对准海盗的皮卡车,“家人们,海盗来了!他们想抢救援物资,大家快想想办法!”弹幕瞬间刷屏,“国际安全顾问阿锐”的留言跳得最快:“我查了他们的车牌号,是‘青年党’的分支,怕国际舆论!李老师,你跟他们说,中国护航编队的直升机快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李伟立刻用英语喊出阿锐的话,同时举起卫星电话——屏幕上显示着和护航编队的通话界面。海盗的车果然停住了,领头的人探头看了看直播镜头,又警惕地瞄了眼远处越来越清晰的直升机影子。他狠狠往沙地上啐了口唾沫,用生硬的英语嘶吼:“中国佬,别得意!奥莫河谷……我们等着你们!”随即猛地挥手,皮卡车掉转车头,车轮卷起的黄沙糊住了镜头,只留下越来越远的扬尘。
“太险了!”周小雨拍着胸口,镜头里能看到她的手心全是汗,“多亏阿锐老师和护航编队,不然物资就被抢了!”弹幕里刚刷起“中国力量”,阿锐的留言突然带着凝重顶到前排:“李老师警惕!我刚黑进海盗的临时通讯频道,他们和奥莫河谷的‘武装中间人’有频繁联系——这群人不是怕了,是赶去通风报信!那边的部落冲突本就激烈,要是被他们煽动,你们的处境会更危险。”
海盗刚走,集水设备就发出了“嗡”的启动声。探水针插进沙地里,绿灯突然亮了,清澈的地下水被抽出来,顺着水管流进蓄水池,难民们立刻欢呼起来,孩子们跑到水管边,用手接着水往嘴里送,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阿漠在视频里松了口气:“设备没问题!这些水足够茶苗和难民用了。”
天黑时,阿梅的抗旱粥和老茶客的茶梗也运到了。卡鲁姆的妻子们帮着分发粥品,真空包装的粥袋用冷水泡开后,浓郁的香味飘满了难民营。一个老人捧着粥碗,颤抖着舀了一勺,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是他三天来吃的第一顿热乎饭。李伟看着这一幕,突然对沈亦舟说:“晚上做‘春芽茶渣桑布萨’吧,桑布萨是索马里的主食,加茶渣既能清热解暑,又能给孩子们补充营养。”
“你可别再把糖当盐加了。”沈亦舟笑着从背包里掏出面粉,“桑布萨要做成三角形,馅料要干一点,不然烤的时候会漏。茶渣要先晒干,再磨成粉,这样口感才细腻。”他往面粉里加水,“水温不能太高,沙漠里温度本来就高,水温超过30度,面团会发酵太快,烤出来就硬了。”
周小雨把镜头对准灶台,李伟正往馅料里加茶渣粉,深绿色的茶渣混着肉末和蔬菜,像把春天揉进了面团里。“家人们,李老师的‘邪修菜’又上线了!”她故意拖长声音,“这次的桑布萨加了春芽茶渣,清热解暑,比阿梅的抗旱粥还适合沙漠的天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