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打扫完卫生回家,林晓棠刚进门就看到刘桂兰坐在炕边,手里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蓝布衫叹气。那是原主最常穿的衣服,袖口和肘部都磨破了,下摆还撕了个大口子,看起来实在没法再穿。
“妈,怎么了?”林晓棠走过去,看着那件破旧的衣服,心里泛起一丝酸涩。原主就是穿着这件衣服,在寒风里被王婶家的小子推搡,磕到了头。
“这衣服破成这样,扔了可惜,想补补又不知道怎么补,你妹妹还等着穿呢。”刘桂兰皱着眉,手里的针线半天没落下。她只会缝简单的直线补丁,像这种又破又旧的衣服,补出来也歪歪扭扭,看着就寒酸。
林晓棠拿起衣服仔细看了看,袖口的破洞边缘还算整齐,下摆的口子可以折边缝补。她在现代跟着外婆学过不少针线活,还会几种好看又结实的补丁针法,补这件衣服绰绰有余。
“妈,让我试试吧。”林晓棠接过衣服,顺手拿过针线筐,“我以前看邻居李婶补过衣服,学了点花样,说不定能补得好看点。”
刘桂兰愣了愣,还是把针线递给她:“行,你试试,补不好也没事,本来就是件旧衣服。”
林晓棠坐在炕边,先把衣服摊平,用剪刀把破洞边缘修剪整齐,又从针线筐里挑了和衣服颜色相近的蓝线。她没像刘桂兰那样直接缝直线,而是用了“回字针”——先在破洞周围缝出一圈小方格,再顺着方格的纹路来回编织,这样补出来的补丁不仅结实,还带着淡淡的花纹,比普通补丁好看多了。
刘桂兰凑在旁边看着,眼睛越睁越大。只见林晓棠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布料间,蓝线像有了生命似的,很快就在破洞处织出了整齐的纹路,原本破烂的袖口,慢慢变得规整起来,甚至还透着点精致。
“晓棠,你这针法……也太好看了吧?”刘桂兰忍不住惊叹,“比李婶补的还好看!这叫啥针法啊?”
“我也不知道叫啥,就跟着李婶学的,叫它‘回字针’吧,看着像个‘回’字。”林晓棠笑着解释,手里的动作没停。她又把下摆的大口子折了两圈,用“锁边针”细细缝好,这样不仅不会再裂开,还能让下摆更整齐。
林晓梅也凑过来看热闹,看着原本破破烂烂的衣服在姐姐手里慢慢变样,眼睛里满是惊喜:“姐,你太厉害了!补完跟新的一样!”
林晓棠笑了笑,继续专注地缝补。她知道,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往往要缝缝补补穿好几年,好看又结实的针线活,说不定能成为她的另一个“敲门砖”。
半个多小时后,衣服终于补好了。林晓棠把衣服抖了抖,原本破旧的蓝布衫,现在袖口的补丁带着整齐的回字纹,下摆也缝得平平整整,看起来干净又利落,完全看不出之前的破烂模样。
刘桂兰拿起衣服翻来覆去地看,脸上满是欣慰:“太好了!这样晓梅就能穿了,出去也不会被人笑话了。晓棠,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真是长大了。”
“妈,这不算啥,以后家里衣服破了,都交给我补。”林晓棠接过衣服,叠得整整齐齐递给林晓梅,“你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林晓梅高兴地接过衣服,赶紧跑到里屋换上。出来的时候,她转了个圈,兴奋地说:“妈,姐,太合身了!一点都不像补过的!”
看着妹妹开心的样子,林晓棠心里也暖暖的。她突然想到,既然自己针线活好,说不定可以帮邻居补衣服换点东西——比如粮票、鸡蛋,甚至是布料,这样既能补贴家用,又能攒下点物资,为以后做打算。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院门外就传来了李婶的声音:“桂兰在家吗?我家丫头的衣服破了,想找你借根针线补补。”
刘桂兰眼睛一亮,赶紧朝林晓棠使了个眼色,大声应道:“在呢!快进来!”
李婶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件粉色的小褂子,袖口破了个洞。她看到林晓梅身上的蓝布衫,惊讶地说:“咦,晓梅这衣服不是破得没法穿了吗?怎么补得这么好看?”
“是晓棠补的!”刘桂兰连忙拉过林晓棠,骄傲地说,“你看她这针法,又好看又结实,比咱们缝的强多了!”
李婶凑过来看了看林晓梅的衣服,又看了看林晓棠,眼睛瞬间亮了:“晓棠还有这本事?真是太厉害了!我家丫头这件衣服,你能不能也帮忙补补?我给你拿两个鸡蛋当谢礼!”
林晓棠心里一喜,正想答应,刘桂兰先开口了:“都是邻居,谈啥谢礼啊,让晓棠帮你补就是了。”
“那可不行!”李婶赶紧摆手,“这针线活多费功夫啊,两个鸡蛋不多,是我的心意。”她说着,把衣服递给林晓棠,“你看怎么补好看就怎么补,颜色相近的线我也带来了。”
林晓棠接过衣服,笑着说:“李婶,您放心,我一定帮您补好。”
她坐在炕边,很快就开始缝补。李婶和刘桂兰坐在一旁看着,时不时称赞两句。没一会儿,粉色小褂子的破洞就补好了,林晓棠用了和之前一样的回字针,粉色的线在衣服上织出淡淡的纹路,一点都不突兀,反而像是衣服本身的装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