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棠接下100件毛衣的大额订单后,虽然和张婶等人调整了分工,但试生产两天后发现,单靠四位邻居的人手,每天最多只能完成3件——张婶和王嫂织主体时,为保证针脚密度不得不放慢速度;李嫂缝扣子、赵姐剪线头也常因待处理的半成品堆积而停工。看着墙上的进度表,林晓棠心里犯了愁:按这个速度,25天根本完不成100件,要是延期,不仅要赔偿,还会影响和王姐的长期合作。
这天晚上,沈廷舟来送金线编织的资料,看到林晓棠对着进度表叹气,又看到手工坊里堆着的半成品,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是不是人手不够?按现在的进度,怕是赶不上交货期。”
林晓棠点点头,语气带着无奈:“之前算错了效率,四位邻居连轴转也只能每天织3件,100件至少要34天,比约定时间多了9天。我想再找两位邻居帮忙,可家属院在家带娃的大多没织过毛衣,怕学不会耽误事。”
沈廷舟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工厂后勤科的两位大姐——刘姐和陈姐,两人平时手巧,家里孩子大了有空闲时间,之前还跟他提过想找份灵活的手工活。“我有个合适的人选,后勤科的刘姐和陈姐,她们会织简单的毛衣,人也细心,明天我帮你问问,要是她们愿意,就能帮你分担织主体的活。”
林晓棠眼睛一亮:“真的吗?要是有她们帮忙,织主体的速度能快不少,肯定能赶上工期!”
第二天一上班,沈廷舟就去找刘姐和陈姐。两人听说能在家门口做手工,还能按件赚钱,立刻答应:“沈科长,我们早就想找这样的活了!只要晓棠姑娘肯教,我们肯定好好学,保证不耽误订单。”
当天下午,沈廷舟就把刘姐和陈姐带到林晓棠家。林晓棠拿出织好的毛衣样品,从起针、平针编织教起,手把手指导:“织主体时,每针的力度要均匀,针脚密度保持每厘米8针,我这里有样板,你们织的时候可以对照着看。”
刘姐和陈姐学得很认真,刘姐还特意带了笔记本,把编织步骤记下来;陈姐则反复练习起针,直到针脚整齐才开始织主体。不到两小时,两人就掌握了织主体的技巧,织出来的片段针脚细密,和张婶织的相差无几。
“太好了!你们学得真快!”林晓棠高兴地说,“以后你们就负责织主体,每天完成2件,每件给5毛钱手工费,比绕线赚得多,还能在家做活。”
刘姐和陈姐连忙答应,当天就领了毛线和工具,回家后连夜织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就把织好的两件主体送了过来,质量完全达标。
有了刘姐和陈姐的加入,手工坊的效率立刻提了上来——张婶、王嫂、刘姐、陈姐四人负责织主体,每天能完成8件;李嫂和赵姐专门缝扣子、剪线头,再也不用等活干;林晓棠则专注于织花纹、收针和质量检查,还能抽出时间设计新的花纹细节。
沈廷舟怕大家赶工太累,还特意帮林晓棠制定了“轮班制”:上午让张婶和刘姐织主体,下午换王嫂和陈姐,避免大家长时间织毛衣伤手;晚上则留1小时让林晓棠集中讲解当天出现的小问题,比如针脚偏移的调整方法、花纹对齐的技巧,确保每个人的手艺都能稳定。
有次刘姐织的主体出现了针脚不均的问题,林晓棠没让她拆了重织,而是教她用“补针技巧”在稀疏的地方加针,既节省时间,又不影响质量。刘姐感激地说:“晓棠,你不仅教我们手艺,还这么体谅我们,跟着你干真舒心!”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订单进度越来越快。第20天的时候,就完成了85件毛衣,比预期提前了5天。林晓棠看着堆得整整齐齐的成品,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特意买了水果分给大家:“多亏了沈科长帮我们找了刘姐和陈姐,还制定了轮班制,不然咱们肯定赶不上工期。”
张婶笑着说:“是啊,沈科长不仅帮晓棠学技术,还帮咱们找活干,真是个好人!”
沈廷舟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也笑着说:“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现在进度提前了,剩下的15件不用赶工,大家注意休息,保证质量最重要。”
交货前一天,林晓棠和大家一起,把100件毛衣逐件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一件不合格。第二天,当她把100件毛衣送到新潮服装店时,王姐看着整齐的成品,又看了看提前5天的交货时间,惊讶地说:“晓棠,你不仅提前交货,还每件都这么精致,真是太靠谱了!以后我的订单都交给你,再也不用担心工期和质量了!”
林晓棠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次能顺利赶工,多亏了沈廷舟帮忙找的临时工人,也多亏了大家的齐心协力。而这份顺利,不仅让她稳住了和王姐的合作,更让她明白:遇到困难时,不用独自硬扛,真诚的帮助和团队的力量,能让前行的路更顺畅。
晚上回家,林晓棠把这次赚的150元手工费分给大家,刘姐和陈姐各拿到25元,高兴地说:“以后再有订单,我们还来帮忙!”林晓棠笑着答应,心里已经开始规划——等手工生意再稳定些,就租个正式的工作室,让大家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也能接更多的订单。
喜欢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请大家收藏:(m.38xs.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