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年龄差距案例引入
我是凤姐,爱之桥婚介所的故事里,爱情的模样从来不止一种。送走破镜重圆的陈凯和林薇,一对因年龄差距而犹豫的咨询者,让办公室的空气都染上了几分纠结。
男方顾明宇,45岁,大学教授,儒雅沉稳,眉宇间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和。女方唐晓,28岁,插画师,灵动活泼,眼睛里总闪着对世界的好奇。两人相差17岁,是顾明宇的学生牵的线,彼此有好感,却被“年龄”两个字绊住了脚。
苏海整理资料时,指着屏幕上的匹配度曲线:“凤姐,他们在兴趣、价值观上的重合度很高,但‘社会压力’这一项的预警值特别高。”我摩挲着资料上两人的照片,对团队说:“年龄差距的考验,从来不止是两个人的事。外界的眼光、生活节奏的差异、未来规划的分歧,都是要跨的坎。咱们得帮他们先想清楚‘怕什么’,再看看‘能不能一起扛’。”
韩虹接过话:“我先做个深度访谈,看看他们对年龄的在意,是自己过不去,还是怕别人说闲话。”史芸翻着日历:“或许可以设计几个场景,比如让他们见不同年龄段的朋友,看看真实的压力是什么样的。”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年龄差”三个字上投下淡淡的影子,像一道需要共同跨越的坎。
第四百二十二章:初次相处的微妙
汪峰安排顾明宇和唐晓在一家兼具书吧与画室的空间见面。顾明宇提前到了,手里拿着本精装的诗集,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落在他银灰色的鬓角上,有种沉静的温柔。唐晓抱着画板进来时,帆布鞋上还沾着颜料,看到他就笑:“顾老师,您比在公开课上看着年轻。”
顾明宇合上书,眼里带着笑意:“叫我明宇就好,别总叫老师,显得更老了。”唐晓吐吐舌头,翻开画板:“我画了张您上次讲的那首诗的插画,您看看行不行?”画上是月光下的麦田,麦穗上停着只萤火虫,带着孩子气的浪漫。
汪峰在一旁引导:“聊聊平时的生活吧,比如周末喜欢做什么。”顾明宇说喜欢去博物馆看展,或者在家写论文;唐晓说喜欢去livehouse听音乐,或者约朋友去露营。“听起来很不一样。”唐晓小声说,手指卷着画纸的边角。顾明宇却点头:“正因为不一样,才有意思。我还从没去过livehouse呢。”
那天的相处像杯温水,不烫也不凉。唐晓会蹦蹦跳跳地指给他看窗外的流浪猫,顾明宇会耐心听她讲插画圈的趣事,偶尔插一句充满人生智慧的点评。分开时,顾明宇说:“下次你去livehouse,能带我一起吗?”唐晓眼睛亮了:“真的?那我也陪您去博物馆!”
汪峰回来汇报:“凤姐,他们之间有种很奇妙的磁场,唐晓的活力能感染顾明宇,顾明宇的沉稳也能让唐晓静下来。但提到‘别人怎么看’,两人都没底。”我在笔记本上写下:“差异是吸引力,也是顾虑点。”
第四百二十三章:外界眼光的压力
他们的交往刚起步,外界的声音就像细密的雨,慢慢打湿了那份欣喜。唐晓的闺蜜看到她朋友圈里和顾明宇的合照,私信说:“他都能当你爸了,你图什么?”顾明宇的同事聚餐时,有人半开玩笑:“顾教授,这是找了个女儿疼呢?”
这些话像小石子,在两人心里激起涟漪。唐晓开始刻意在朋友圈屏蔽长辈,顾明宇去接唐晓下班时,会把车停在离画室两条街的地方。有次两人去看电影,遇到顾明宇的学生,学生惊讶地喊“顾老师”,唐晓下意识往旁边躲了躲,顾明宇的手僵在半空中,没牵成。
“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们在一起很奇怪?”散场后,唐晓红着眼问。顾明宇叹了口气:“我不怕别人说我,怕你受委屈。”韩虹得知后,分别找他们聊。对唐晓说:“别人的看法像衣服,合不合身只有你知道。你是喜欢他这个人,还是在意别人怎么看他的年龄?”对顾明宇说:“你回避的样子,反而会让她更没安全感。真正的保护,是站在她身边告诉别人‘我们很好’。”
那天晚上,顾明宇给唐晓发了条消息:“明天我去画室接你,就停在门口。”唐晓回了个“好”,后面跟着个太阳表情。有些压力,躲不过,就得并肩扛。
第四百二十四章:生活节奏的碰撞
年龄带来的差异,不止是外界眼光,更藏在柴米油盐里。顾明宇习惯早睡早起,清晨在书房看书;唐晓是夜猫子,凌晨还在赶稿,早上起不来。顾明宇吃饭喜欢清淡少油,唐晓无辣不欢。顾明宇的朋友都是些学者,聚会时聊的是学术动态;唐晓的朋友都是些年轻人,聚在一起聊的是网红打卡地。
第一次一起做饭,就闹了笑话。顾明宇想做清蒸鱼,唐晓非要在里面加辣椒;唐晓想煮螺蛳粉,顾明宇捏着鼻子说“这味道像化学武器”。最后两人点了外卖,坐在餐桌两端,气氛有点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