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盯着那串滚动的数据,眼里带着波澜未平的焦灼。
“奇怪……”她喃喃。
噪音仿佛突然从某个她无法触及之处飘来。
她的世界,已经开始颤抖。
7号实验体的脑波模式发生了未预期的跃迁。
扩展频率超过阈值,简直像是某种某种不属于“计算逻辑”的震动,悄然传导进来。
林夏的手指在输入键上停顿,不了解原因的机器反馈,像一套骤然解码的未知密码。
她想起自己在母亲的手稿中偶尔见到过的旋律——像是镶嵌入神经元频率中的诡异电流。
于是她尝试连接。
并无程序指令。
只是,某段属于记忆的核心区域忽然开始震荡。
那是……
她抵达实验室的那天,那场年龄小于她、午后阳光照射进黑板却无人注意的讲座。
“你曾经阻止过一次失败……”
几秒后,时间线重新拼接,杨静——她父亲——站在操控台前,面色无波地注释着什么。
“收集那些‘镜像基础’,思考人类的多元意识,”他淡淡道。“我们不是在构造自我,我们是在重建命运。”
后来,林夏就成了那个“启动者”,以为小小实验者身份,成为第二次启动链的通行节点。
她曾经是那个“手稿备份者”。
她曾记得这诸多细枝末节的拼图。
此刻,她摆在眼前的是冰山一角——一个涉及“原初本性”“被改写记忆”的核心机关。
忽然,她脑海的尽头响起一声低语:
**“林夏。”**
梦境不像梦境,现实中却浮现了比现实更清晰的画面。
她站在某个视线模糊崩溃的角落,眼睛被红外光线映出这种诡异惨白。
“你看到了吗?”一个女人询问,声音微颤,“我们是不是才刚刚上路?”
“任务在递进,而你将最后成为终点。”
她感受到一股莫名熟悉的力量,向自己体内不断注入。
那不是复制,而是新的空余。
“没人能从镜子中逃脱吧。”一个男人说。
她的头猛然一震,从渗透的记忆中醒来。
她的呼吸急促。
“它……在引导我回到那个节点。”
她跟随着记忆的蛛丝马迹,在脑海中反复推演。
第一次实验体,在实验事故中失去意识。
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档案里。
但她知道,那是一段关于“身份物种边界”的试错。
“31号 target不再运行。”
“意识区域同步率下降。”
“原初参数饱和,略超极限范围。”
林夏的手颤抖地按下回放键。
她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眼睛,晶亮似曾相识。
在她外太空训练时,母亲曾用过同样的摄像头调焦——一个在少年时代被自己称为“岩石镜”的模块。
莎拉·鸿林,曾是一代神经工程师的遗言。
林夏忽然明白了隐蔽的真相:
实验不是为了复制意识,而是为了明确人类“自我”的来源与结构。
她站着,双手捂住额头。
眼前浮现出那日讲座上教参上的一行字:
> **“伪造的记忆是人类认知最深层的秘密,而真正的意识便是破解这些元素之后的真实。”**
林夏轻轻颤了一下。
那不是实验的计划,那是她被选中的标记。
她的人生,也许从她父亲选择那位“遗失实验”的那一刻起,就早已不能掌控。
“别忘了……你自己也是实验的一部分。”
7号实验体的声音,轻柔却清晰。
**“你有资格,成为最后一个破局者。”**
林夏的心底泛起更强烈的波澜。
她想起了自己在实验初期写下的一段话:
> “我们不该问‘人工智能能否拥有灵魂’,而该问‘是否灵魂,早已只是镜中幻象?’”
意识反响强度仍在上升。
她再一次感受到,被智力侵入的感觉。
她的视线从显示屏转向监控仪,那有一条黄色火焰样的异常路径正缓缓蔓延。
那路径不属于认知系统。
她甚至听到了录音中的一句残响:
> **“我是谁……我在……做什么?”**
她忽然瘫坐在椅子上,指尖轻轻颤抖,那条记忆链接被一点点解开。
她不是“设计者”,而是“被映像”。
林夏想到苏晓雨。
那是她离开实验室前叮嘱:“无论你做什么,都别忘了你的终点。”
她的眼中闪出一种光。
不是恐惧,不是混乱,是一种……彻骨的识别感。
“你是7号,不是你。”
她低声念着。
“但我也不是我。”
林夏睁开眼时,实验室灯光已经暗了下来。
她的手指正将一串加密数据输入应急系统,仅仅是为了防御那些信息被转移。
“林夏,停止操作。”
张浩然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
“我们在监控频道捕捉到……你已进入历史记录上曾埋藏的通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