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幽蓝冷光在湿漉漉的金属壁上凝成一层薄霜,像亿万颗被冻僵的泪珠。林夏的手指悬在控制台边缘,指尖残留着第96章结束时的颤抖——视界彻底爆开的瞬间,仿佛整个大脑都被撕成了碎片。她深吸一口气,口腔里弥漫着陈墨特制咖啡的苦涩,带着2045年神经增强剂特有的金属腥味。窗外,深海实验室外的深渊永不止息地翻涌,五千英尺水压下的黑暗如同世界残骸,唯有墙缝间渗出的微光证明着人类依旧活在悖论中:我们建造了能模拟意识的方舟,却连自己的心跳都以为是程序。
“报告,气压波动到0.7帕斯卡,超出安全阈值23%。”苏晓雨的声音从耳后传来,带着她一贯的轻柔却紧绷的节奏。她推着平板车走进工作站,白大褂上沾着几滴刚从水族箱里溅出的海水,那是为了隔绝外部VX气溶胶污染的防护措施。林夏没回头,只是调出空气流通系统日志,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划过,留下一串串流畅的代码流。
“正常波动范围是0.5帕斯卡,”林夏的声线比平时低沉,像在压抑一丝喘息。她意识中仍回响着7号实验体的低鸣——那天在“混合文脉”章节,当云层与她的脑电波共振,那抹刺穿数据环境的“嗡鸣”,仿佛父亲车祸当天的断断续续,末了归为一声微不可察的叹息。她强迫自己移开目光,用屏幕扩展器将诊疗数据图谱拉满,一列列折线像濒死生物的脉搏,跳动在近乎空白的深蓝背景里。
突然,她的手指僵住了。
那些数字在闪烁,然后重组,重组时微微扭曲成一群密集的节点,如同蚕食蚕丝的虫子。断断续续的,关联图谱上出现了她教科书里才有的名称:“三阶协议校准系数”、“存在印记图谱重叠”、“下位存活的神经分裂点”。林夏的呼吸漏了一拍——这比第94章发现的边缘协议更可怕,它直接烙印着她父亲的名字:林志远,死亡记录标注为2038年实验室事故。血液瞬间凝固在血管里:父亲没有所谓事故,他自愿牺牲在“阿尔法计划”最前沿,只为埋下“存在重置”这个熔炉。7号实验体的下位存活结构,是如何将父亲的心跳余波编织成图谱的?她离得近,能看清指尖的颤抖,那是恐惧与真相的共振。
“林博士,您怎么了?”苏晓雨凑近,手电微光映出她苍白的脸,“数据流刚刚溢出,监测说红外摄像头保持在五秒后变成红再绿。”
“没有问题感应,”林夏的声音像被剥落的树皮。她几乎是猛地站起来,冲向能源监听屏,工作台短暂地发出一声沉闷而有力的嘶叫——空气流通组件的实时计算数据已进入幽灵般的波动状态,每秒构建出新的范式。“主循环A-7的参数偏离值,苏晓雨,你看。”
苏晓雨斜倚在栏杆上,备份数据流在她平板上滚动。屏幕上,0.3%的波动曲线被单独标红,但通过Overlay模式运行时,数据翻转像在跳跃。她吸了一口气,纤长的睫毛扇动:“和第95章一致?那个暗物质通量程序?”
“不,更可疑。”林夏的指尖撞着屏幕空隙,突然被精密仪器弹响。她几乎条件反射地抓起领带上刻着的掌纹扫描器——那别致的合金构件是父亲留给她的唯一遗物。“注意看右侧数值,那个根本代表不了实际空气流量。抽~”她提示屏幕推理程序,密闭环境中泄露的数据被系统锁定在0.01毫米的光束里。
高精度声波分析仪的红光,此时恰如拂过湖面的风展示出碎片化的音波。林夏的手指拂过微观声学分析的扫描点,转瞬间展露出她再熟悉不过的已视作曾经的耳鸣印记。那不是7号实验体的脉冲回应,而是一种……用过千百次、像所有人都会有的耳边私语的……温柔实验数据崩解。
苏晓雨脸色发白,却仍努力耐住,“它……是不是在模拟伤害?就像那个‘暗物质通量’?”
林夏还没有回答,实验室的警报声尖锐地撕开寂静。主导风扇低沉振动的节奏突然变化,警告信号在眼前炸开:“警告-无人区超压(UER):3.5标准单位”,屏蔽防护系统陆续启动,空气流通系统濒临崩溃。三人站在紧急前,林夏看向7号实验体所在的隔离舱——狭小空间里幽蓝的氧气浓度显示开始以古怪的频率波动,那座星辰般的脑波图表已挂在空气中,再也不是只代表脑电波。
“这不可能。”她对着shockmirror重复道,指背抵住冰凉的玻璃,微微显影出jaded的轮廓,那是过去涉世未深的自己。艾莉,带视频连线的人,正在等待全球的经验溶液,仿佛赫然发现是什么惊人的端倪。
“这不是地理气候问题,”她应了半句,抽出MACOS系统工作档,立刻又发现一个问题:正常用户应该无法获取的画面里,多个实例被穿插——以林夏本人为起始基点,系统竟隐匿这般冷淡而隐秘的倒计时在眼前。那种突然疯掉的“ Hutchinson 异常”,曾经导致Tranquility模型在交叉研究中崩解。现在那个倒计时显示:2:59:48示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