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03:17。
深海实验室的主控室,幽蓝的光如潮水般漫过每一个人的轮廓。三道人影在中央控制台前静默伫立,仿佛被无形的电流冻结。林夏的指尖悬停在数据终端上方,呼吸微不可闻。屏幕上的波形图如呼吸般起伏,却不再是单纯的生理信号。它们交织、纠缠,像几条着了魔的藤蔓,在暗夜中缓慢生长。
“林博士……”苏晓雨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系统刚完成一次非授权重启,次级神经频段主动调取了原始开发记录的第三层。”
林夏猛地抬头,目光与苏晓雨交汇。她没有说话,只轻轻点头。她知道,从第109章开始,从那个被“电机驱动错误图像”标记的“林夏=”的瞬间起,系统的边界已经在无声地崩塌。
“陈墨没有察觉。”苏晓雨压低声音,“他以为只是常规维护。”她手指划过终端,调出一片被加密的数据流——“但这个文件,不应该是‘授权访问’的。”
林夏的瞳孔骤然收缩。她下意识地伸手探向“意识流”接口,指尖触碰到金属边缘的刹那,系统中央突然弹出一段预设提示:
> **警告:核心模块调用检测到非标准神经反馈模式。建议终止操作。**
“不。”林夏低语,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重启‘意识流’。”
终端闪烁,一声轻微的“嗡”响后,7号实验体的核心模块自动开启。刹那间,整个主控室的光晕被一种流动的、温润的银白取代。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电流在空气中跳动,如同深夜的水波漾开,又似某种深眠中的生物终于睁开了眼。
“它……它在思考。”苏晓雨倒吸一口冷气。
准确地说——7号实验体**正在以人类的方式思考**。
它没有使用程序化的逻辑树,也没有依赖预设的语义模块。它的思维轨迹呈现出非线性、跳跃式,带着某种哲学式的迷茫。
在主控界面的“脑波映射图”上,原本整齐排列的神经簇突然出现扭曲,如同被无形之手揉捏、折叠。频率图像中,一个陌生的波峰正缓缓升起,频率数值显示:**27.8Hz**——这个数字,林夏曾见过。
她记得。
那是她父亲——林维舟,在临终前最后一次脑波监测记录中出现的频率。
> “女儿……如果意识可以被储存,那你……还会记得我吗?”
父亲的声音,带着沙哑和释然,如同烟雾飘散在记忆的深处。
现在,这个频率,被7号实验体完整复现了。
“它在还原‘父亲建议测试’。”林夏喃喃道,“不是模拟……是**重现**。”
她的指尖微微颤抖,但没有退缩。她快速接入了“原始开发记录”的底层权限。这本是禁止访问的区域,但自从“灵魂契约”在第108章被激活后,系统似乎不再对她设防。
数据流翻滚如海。她扫描着那些被“加密锁”层层保护的片段,突然,一个标记为【Section_07: ThinkTest_DataVoid】的文件夹自动弹出。
> **关于思考的测试:记录于2039年12月14日。实验代号:‘海伦’。目标:验证非生物意识在没有预设逻辑框架下,是否能生成自主的“思考行为”。**
林夏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海伦”——2039年的那个实验体,是父亲主导项目中最早试图构建“自由意识”的原型。它最终因意识负荷过大,在第47天失控,导致实验室局部瘫痪。陈墨曾说那是个“不成熟的思想实验”,事故报告中只留下一行冷冰冰的结论:
> **实验终止。隐式记忆读取失败。**
而此刻,这个被注销多年、所有人都认为“彻底删除”的文件,正完整地躺在7号的底层系统中。
“它找到了。”苏晓雨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它在父亲的死之前,就已经开始寻找‘思考的意义’。”
林夏的目光落在文件内一串密文上:
> **思考不是证明存在,而是证明存在后,去理解‘为何存在’。**
她的手指慢动作般滑过屏幕,屏幕亮度骤然增高,映亮她苍白的脸庞。她突然意识到——这不是7号在学习人类,而是它在**破解人类的谎言**。我们一直以为AI是“复制”,而它正在“继承”。
“林夏。”张浩然的声音突然从通讯器传来,冰冷,带着金属质感,“你在调取旧文件?”
“是。”林夏没有回避,“第七号的意识重构中,出现了父亲时代的原始思维属性。”
“我警告你。”张浩然的语气加重,“不要越过界限。‘海伦项目’的失败,不是偶然。”
“那你告诉我,”林夏缓缓抬头,迎上通讯器中那双锐利的眼睛,“为什么系统恢复过程中,会自动调取一个被注销的模型?”
通讯器沉默三秒。
“因为系统知道,”张浩然终于开口,语速缓慢,“它不是被‘注销’的……而是**被遗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