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站起身,并未立刻吟诗,而是从容走到平台边缘,负手而立,任秋风拂面。片刻沉吟后,他清朗的声音才悠然响起,却并非诗句,而是一问:
“诸位可知,为何重阳定要登高?”
众人一愣,有人下意识答道:“自是为避灾祈福,畅享秋志。”
“亦是因秋高气爽,宜于远眺。”
“还有‘辞青’之说。”
萧景珩微微颔首,又道:“那诸位可知,登高之后,望远之时,所见为何?所思又为何?”
他不等回答,转过身,目光湛然,声调渐扬:“见天地浩渺,感自身渺小?见山河壮丽,叹人生苦短?或是见茱萸遍插,思远方亲朋?”他引用了王维诗意。
几句话,便将重阳登高的意境层层推开,引人深思。
随即,他语调陡然一振,带着一种贯古通今的磅礴气势,朗声吟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一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诗篇甫一出口,整个栖霞山平台仿佛瞬间被一种极其厚重、极其苍茫的意境所笼罩!那萧瑟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啸、清冷的沙洲、盘旋的飞鸟、无边的落叶、奔流不息的江水…一幅恢宏又悲凉的秋日画卷在众人眼前轰然展开!
继而笔锋一转,由景入情,“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将个人身世之飘零、命运之多舛、岁月之流逝、家国之忧思,融入这无边的秋意之中,情感沉郁顿挫,力透纸背!最后“艰难苦恨”、“潦倒新停”,更是将一种英雄末路、壮志难酬的悲怆推向了极致!
全场死寂!
方才那些吟风弄月、伤春悲秋的诗句,在这首蕴含着巨大历史沧桑感和个人深沉悲慨的《登高》面前,顿时显得轻飘无力,如同儿戏!
赵文渊猛地站起身,手中酒杯微微颤抖,眼中充满了无比的震撼与激动,喃喃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此等气象,此等沉郁…非历经沧桑、胸怀天下者不能为!萧景珩…你…你竟能作此…”
他竟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评价。这首诗带来的冲击,甚至超过了中秋那首《水调歌头》!
李晟面如死灰,手中的折扇“啪”一声掉落在地,也浑然不觉。他所有的才学、所有的骄傲,在这一刻被彻底击得粉碎,连一丝比较的勇气都生不出来。
萧景禹更是目瞪口呆,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他与这位堂兄之间的差距,早已是云泥之别,绝非任何阴谋诡计所能弥补。
其他文人更是瞠目结舌,沉浸在诗句带来的巨大震撼中,久久无法回神。看向萧景珩的目光,已不再是单纯的钦佩,更带上了几分敬畏与难以置信的探究。
萧景珩吟罢,轻轻呼出一口气,仿佛也将胸中那股借诗抒发的、穿越而来的郁结之气稍稍排出。他转过身,脸上并无太多得色,反而有一种超然的平静,对着赵文渊及众人拱手一礼:“重阳登高,感怀古今,信口胡诌,让诸位见笑了。”
赵文渊长叹一声,无比感慨道:“好一个‘信口胡诌’!景珩,此诗…此诗足可镇江东文坛百年!老夫…老夫今日能于栖霞山上闻此绝响,此生无憾矣!”
经此一事,萧景珩在栖霞山登高会上再次以一首旷古烁今的《登高》震慑全场,其“诗才”之名,再无任何质疑之余地,真正奠定了其在江宁文坛无人可撼动的崇高地位。
下山之时,他依旧是那身青衫,独自一人走在最后,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前方是众多刻意放缓脚步、想与他攀谈又不敢贸然上前的身影。
萧景珩抬头望了望天际流云,心中一片宁静。他知道,经此重阳一会,他在这个世界的文名,已彻底稳固。
接下来,是该将更多精力,投向那暗流汹涌的商海了。周扒皮和二房的账,也该慢慢清算了。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38xs.com)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