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喝彩,没有惊叹,只有一种弥漫开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伤。
许多离家的游子早已低下头,偷偷拭去眼角的湿润。即便是那些家在本地的,也被诗中那份真挚深沉的情感所打动,面露戚戚然。
赵文渊长叹一声,打破了寂静,声音充满了复杂的感慨与无比的赞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好…好啊!此诗…此诗质朴无华,却字字千钧,直击肺腑!道尽了天下游子之心声!‘倍思亲’一个‘倍’字,堪称神来之笔,将佳节思亲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后两句曲笔写就,从对面飞来,更显情致深婉,感人至深!景珩,此诗…虽无《登高》之壮阔,无《水调歌头》之旷达,然其情之真、之切,足以与之比肩,乃至…更易引人共鸣!”
老山长的话语,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首诗的力量,不在于技巧,不在于气象,而在于那份毫无伪饰、赤裸裸的真情实感!
李晟张了张嘴,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他所有争强好胜的心思,在这首纯粹以情感动人的诗篇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可笑。萧景禹更是脸色灰败地低下头,彻底失去了比较的勇气。
文会的气氛,因这一首诗,而从方才的热烈转为了深沉的感伤与静默。众人再无心思争强斗胜,纷纷沉浸在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中。
萧景珩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对着众人拱了拱手,声音略显沙哑:“一时感触,信口胡诌,扰了诸位雅兴,抱歉。”说罢,便不再多言,重新将目光投向那浩荡的江水,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都随江流送去远方。
无人再去打扰他。此刻的他,在众人眼中,不再是那个才华横溢、惊才绝艳的“诗才”,更像是一个真实的、有着深切哀愁与思念的漂泊游子。
然而,无人知晓,他心中所思所忆的“兄弟”与“亲人”,早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山风依旧,吹不散台上弥漫的愁思。
这首本应由王维在十七岁写下的诗篇
,在这个世界,于重阳日的栖霞山顶,由另一个孤独的灵魂,再次吟诵而出,同样引发了跨越千古的共鸣。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38xs.com)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