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对策,综合考量了内政、外交、军事、情报等多个维度,思路宏阔且极具可操作性,其核心“强固自身”、“多管齐下”、“精准威慑”的理念,远超这个时代常见的简单二分法,显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战略眼光。
那位钱教授听得目光炯炯,忍不住追问:“若分化不成,战端开启,粮草军饷何以为继?边民流离又如何处置?”
萧景珩对此早有思考,结合前世所知的一些后勤与民政理念,谨慎答道:“粮草可试行‘战时特别税’,但须严格监管,防止官吏中饱私囊,且战后即止。更可鼓励大商贾‘捐输助饷’,许以战后互市优先之权。至于边民,战前需有计划地组织内迁安置,或入堡寨协防,以工代赈,既可避免大量流民产生,又可增强防御力量……”
“以工代赈”等新颖词汇和具体措施,让在座教授们再次陷入了沉思与咀嚼,旋即纷纷露出赞赏之色。程副山长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了一下,眼中欣赏之意愈浓。
随后问题转向诗文鉴赏,一位教授特意挑了一首较为生僻的前朝律诗,问其格律与意境。此诗萧景珩确实未曾读过,但他并不慌乱,从容不迫地从诗题、意象入手,分析其可能蕴含的情感与时代背景,虽未全然切中,却也言之成理,显露出极强的文学素养和应变能力
。
整场面试,萧景珩虽非每次抢先回答,但每每开口,必切中要害,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常能发前人所未发,且言语从容,姿态不卑不亢
。其表现,与笔试时那份略显“异质”的策论一脉相承,却更为挥洒自如,引得满场教授或沉思,或颔首,或追问细节。
李卓的脸色从最初的倨傲,逐渐转为惊疑,最终化为一丝难以掩饰的阴沉与嫉恨。他原本以为自己是此组翘楚,却万万没想到会被这个“纨绔子”处处压过一头。
当最后一组学子退出明辨堂,厚重的门扉缓缓合上。堂内,一位教授轻声道:“此子萧景珩,确如文渊公所言,非常人也。其才似不专于一经一史,而在于其格局、眼界与应变之才。”
周文瀚默然片刻,终是叹了口气:“虽与正统经义阐释略有出入,然其言皆有所本,思皆有所指,确有大才。”
程副山长缓缓起身,目光似乎穿透门扉,望向远处:“经义根基可补,急智格局难求。此子,或可堪大造。”
面试之结果,虽未当场宣布,但萧景珩之名,已深深烙入几位主考教授心中。他知道,自己已成功度过了白鹿书院考核中最考验综合实力与临场反应的一关。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38xs.com)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